share_log

呷哺呷哺失守平价小火锅阵地,反攻底气不足

呷哺呷哺失守平價小火鍋陣地,反攻底氣不足

聯商網 ·  05/21 03:02

5月15日, 呷哺呷哺 以慶祝上市十年爲由對套餐價格進行下調。原價72元起的錫盟烏珠穆沁羔羊套餐現在64元起;醇香肥牛套餐原價64元起,現價56元起;人氣牛羊雙人餐原價148元起,現在134元起。

筷玩思維粗略計算了下,呷哺呷哺此次降價幅度爲10%。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價是短期促銷還是長期行爲?對此,筷玩思維向呷哺呷哺公關部人士求證,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獲官方回覆。

如果只是短期促銷之舉,那對呷哺集團扭轉頹勢幫助並不大。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呷哺呷哺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戰略決策失誤就是轉型輕正餐,向中高端靠攏,這使其在原本固若金湯的平價小火鍋市場優勢被逐步蠶食。

據業績透露的數字,在2020到2022這三年,呷哺呷哺的客單價依次爲62.3元、62.5元和63.9元,整體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我們對比來看,2011年,吃一頓呷哺呷哺只需花35.2元;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時的客單價爲44.4元。

在這幾年火鍋快餐化浪潮下,各種自助小火鍋、下飯小火鍋、下飯火鍋菜等不同形式的小火鍋物種層出不窮,有些品牌已經跑出了幾百家甚至千店規模。

以呷哺呷哺大本營的北京市場來說,呷哺的口味等在北方市場肯定會相對更受歡迎。南城香的小火鍋定價被行業稱爲鏖戰小火鍋市場的價格基準線,南城香的火鍋菜品幾乎都是每日就近採購,肉類食材堅持100%原切,39.8元/位即可涮菜自助任意吃。

南城香等一衆 餐飲 品牌以外圍品類攻擊呷哺核心品類,且推出的外圍品類價格是呷哺不可能做到的,面對這場商戰,呷哺集團真的不好打。

01

湊湊虧損、趁燒門店所剩無幾,

呷哺集團再陷至暗時刻?

3月8日晚間,呷哺集團發佈業績預告,2023年公司實現收入59億元,淨虧損在1.8億到2億元間。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呷哺集團自2021年首虧之後,連續第三年出現業績虧損。

據筷玩思維統計,2021年,呷哺迎來上市後的首虧,當年淨虧損額爲2.83億元,2022年淨虧損進一步擴大至3.43億元,加上去年預虧的1.8億元至2億元,這意味着呷哺3年內的累計虧損額爲7.94億元至8.14億元。

截至記者發稿,呷哺呷哺最新股價爲2.18港元,比9年前4.7港元/股的發行價還要低,距離3年前的最高股價27.15港元已跌去超91.97%,當下呷哺集團總市值23.68億港元,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呷哺總市值最高時曾接近300億港元。

呷哺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當前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及消費疲軟,消費降級對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帶來衝擊,導致其業務尚處虧損等。

據筷玩思維了解,早在2023年上半年,湊湊業務就已陷入虧損。2023年上半年,湊湊收入同比增長36.8%至14.02億元,但是卻虧損了5776.6萬元。呷哺呷哺當時的回應是“市場大環境消費恢復未達預期且消費降級,湊湊爲維持市場份額,採取了多項積極營銷活動及讓利舉措”。

屋漏偏逢連夜雨,3月7日,#湊湊火鍋人均消費高於 海底撈 #登上熱搜,此話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此前,如果2個人到湊湊就餐,無論是選擇單鍋還是鴛鴦鍋,鍋底收費均爲69元,而在調整後,單鍋的價格變爲52到118元,僅有2種鍋底的價格低於此前的69元;鴛鴦鍋鍋底的價格爲66到129元,僅有1種組合搭配的鴛鴦鍋鍋底價格低於此前的69元。

除此之外,湊湊此前的自助調料價格爲9元/位,目前價格爲10元/位。

湊湊定位爲主打“火鍋+茶飲”模式的中高端火鍋品牌,門店多位於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人均客單價在150元以上,在部分租金較高的購物中心,其人均價格甚至攀升到了170元左右。

如此客單價的火鍋品牌確實在經營層面會遇到諸多挑戰,和湊湊客單價差不多的火鍋品牌“撈王鍋物料理”也遭遇了發展困境,目前其北京門店已從最高峰時的5家縮減至僅剩北京 王府井 APM店1家、其在西安的唯一一家門店也已關停......

據業績披露,在2021年關店229家門店的基礎上,2022年呷哺集團再度關閉了84家門店,其中包括81家呷哺呷哺餐廳和3家湊湊餐廳。2023年半年報也顯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共計關閉49家呷哺呷哺餐廳和3家湊湊餐廳。

我們再來關注下呷哺集團佈局燒烤賽道、曾被寄予厚望的子品牌“趁燒”,這個品牌主打的是“燒肉+酒茶+歡樂”的多元業態,2022年剛推出時客單價高達250元左右。

當時創始人賀光啓曾直言,希望“趁燒”能在短時間內成爲繼呷哺呷哺、湊湊品牌之後公司盈利的第三引擎和增長點。

對於具體的擴張計劃,賀光啓透露2023年“趁燒”將在一線城市佈局至少20家門店,未來3年將開出100家門店。

然而,不到2年時間,“趁燒”就迎來了“關店潮”,據筷玩思維前方記者調研發現,“趁燒”位於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的門店已關停,而廣州目前僅剩的最後一家“趁燒”門店也即將歇業,屆時,“趁燒”在全國將僅存上海2家門店。

“趁燒”品牌接下來的走向是慢慢消亡還是重新調整後再出發?我們也將對此保持持續關注。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5966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到6689億元,但增速將從2019年的10%降爲2025年的4.3%。

在筷玩思維看來,火鍋作爲餐飲業第一大品類,這幾年的競爭確實太激烈了,網紅品牌輪番上陣、各領風騷三兩年,而且現在火鍋業態的人均實際消費在不斷下探,美團、大衆點評以及抖音等渠道的低價套餐和大額折扣券隨處可見,顧客實際吃一頓火鍋的人均價格在50元以下已經司空見慣了,關鍵是這種態勢究竟將持續多久,大家心裏都沒底,這也是爲何很多直營品牌紛紛放開加盟的其中一個原因。

相信呷哺呷哺和湊湊開放加盟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02

當餐飲業由討論性價比轉向極致性價比,

呷哺老矣,尚能飯否?

如果說餐飲業的市場經營亮點與顧客接受度有一類共同的標籤,且這類標籤能超越時間和競爭、對任何客群都長期有效,在這類底層的標籤庫裏,極致性價比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當下而言,極致性價比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從價值與理論的角度來看,起源於“性價比”概念的“極致性價比”有兩個順延的邏輯指向,先是得做到性價比中的極致,然後才能在性價比的競爭中達到遊刃有餘的境地。

在筷玩思維看來,性價比可以是打折打出來的,但優質的極致性價比並不能靠打折,它一定是原價即極致性價比。

“摒棄掉打折的思維、原價即極致性價比”有三個指向:一是如果極致性價比是短期的,那就形不成系統效應,更於長期無利;二是長期打折必然損耗品牌、影響利潤;三是要去除花裏胡哨的動作,以降低顧客成本和品牌經營成本。

極致性價比的可持續動力來自於“此舉能賺到錢且爲顧客所需,更能承受價值競爭的拷問”。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門店都得搞極致性價比,市場競爭也不是僅有極致性價比這一條路,做不做極致性價比的評估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否賺到錢。唯有正向且可持續的極致性價比才是優質的極致性價比。

成立於1998年的呷哺呷哺至今已經25年了,創始人賀光啓在2021年重新出山後開啓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業務調整,但從目前來看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呷哺老矣,尚能飯否?與其討論這個話題倒不如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呷哺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呷哺集團應對錯綜複雜、慘烈競爭的餐飲市場環境有無遊刃有餘的底氣和自信?

事實已經證明,一人食的小火鍋已經滿大街都是了,這條火鍋的細分賽道可以說非常擁擠了,價格也是五花八門、捲到了極致。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失守平價小火鍋陣地的呷哺集團意欲反攻、底氣卻不足。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