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股调整是上车机会,中长期看好恒生科技但短期不宜追高|《钛牛了,股市!》

美股調整是上車機會,中長期看好恒生科技但短期不宜追高|《鈦牛了,股市!》

鈦媒體 ·  05/20 01:15

在4月通脹捲土重來之際,美國股債雙雙調轉車頭,扭轉過去半年來的強勁勢頭。回顧整個四月,美股三大股指在4月份均錄得至少4%的跌幅。標普500指數下跌4.16%,納指下跌4.41%,道指累跌5.01%,創2022年9月以來最大月跌幅。美股科技“七巨頭”股價在4月份收跌,爲去年10月份以來首次出現下滑。此外,漲了一整年的日本股市也在4月出現了大幅回落,日經225指數的回調幅度達到5.09%。

不過,面對通脹給聯儲局降息帶來的不確定性,4月最後一週,美股多個板塊企業的樂觀業績支撐了市場。美股也終於結束了4月以來的持續調整,谷歌和微軟的強勁業績表現帶動科技股重返漲勢。進入5月,美股三大股指持續強勢反彈,截止5月10日收盤,道指日線錄得八連漲,創下了今年以來最佳單週表現。截至收盤,道指漲0.32%,標普500指數漲0.16%,納指跌0.03%。美股三大指數均已連漲三週,並接近4月調整前的高點。

當前投資者最爲關心的問題是,美股4月回調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美股三大指數反彈能否持續?還會再創新高嗎?在宏觀微觀雙重挑戰下,美股AI熱潮是否熄火?美股科技股行情後續將如何表現?當前是否是抄底美股、日股的時機?

本期《鈦牛了,股市!》,主持人鈦媒體國際智庫總監何俊妮,特邀華安納斯達克100etf、日經225etf基金經理倪斌,微博財經大V、資深美股投資人童紅學(@船老大美股日誌),一起爲投資者深度解析近期美股本輪迴調的背後原因,分析美股及美股科技股未來趨勢,以及當前美股和日股的投資機會。

一、美股4月大跌只是階段調整,股價上漲太快但企業盈利沒跟上

倪斌表示,美股4月份的調整屬於階段性調整,更多的是市場對前期聯儲局貨幣政策過於樂觀的一次修正。從去年12月聯儲局議息會議第一次比較明確的提及降息後,市場對2024年的降息預期就一直比較滿,預期有6次降息甚至更爲激進。今年年初美股特別是納指的走勢,就是price in了這樣一個較爲激進的樂觀預期,而4月份公佈的三月通脹數據顯示,無論是服務還是核心商品,通脹粘性仍然較高,美國的通脹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快速回落。再疊加三月份中東局勢的升級,導致油價上行,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市場對於聯儲局降息的預期,從一月份的全年6次,不斷地修正到4次、3次、而在4月份,市場甚至預期今年有可能會出現加息。因此,在這樣的時點,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很多風險資產,都受到了貨幣政策逆轉預期的壓制,這是美股四月調整的主要原因。

不過,倪斌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整個美股的走勢,前期更多是以通脹爲主線,後面則會逐步切換到基本面爲主線。特別是以納斯達克爲代表的美股科技股,從中長期維度看,業績仍將是股價上行的主要驅動力。

他進一步指出,儘管美股在4月份出現了調整,但是從基本面的維度看,這些科技股並沒有出現基本面的惡化,只是業績數據未達到市場的高預期。。因此,他認爲四月份的調整,主要還是受到了貨幣政策樂觀預期修正的影響,只是美股上行大週期中的一個小波段。

童紅學表示,在今年二月中旬,公開數據顯示美股已經出現了一些資金流入放緩的跡象。到了三月份,在美元走弱背景下,美股的資金流入是負的,也就是說有一些海外資金在撤離。

而美股在四月份才出現調整,滯後的主要原因是2月底英偉達業績超預期,股價跳高,並直接帶動了股指大漲。

他進一步指出,美股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份已經連漲了5個月,漲幅也非常大。特別是今年一季度標普漲幅已經超過10%,而且這是在去年四季度上漲40%的基礎之上,但企業實際盈利並沒有那麼樂觀。

因此從股指上看,這樣大的漲幅必然會有調整的需求。微觀信號上,在三月底標普接近5300左右,K線出現了小雙頭形態,已經有點滯漲的信號,有調整跡象。從基本面上看,四月份是美股的業績季,從業績上看,大部分公司的盈利是超預期的,但是這個超預期是向下修正後的超預期。一季度整體美股盈利增速5%左右,遠低於股指10%的漲幅。也就是說股價漲得太快,企業盈利並沒有跟上。

他表示,美股歷史上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講,股市回調有兩種情況。第一,股價飆升過快遠遠超過了企業盈利增長,到了某個點一定會調整,因爲股價漲得太快。第二,企業盈利原本正常,盈利增長幅度也超過了股指漲幅。但在某個時點,盈利增速突然放緩了,這是股價也很快出現滑落。

他總結道,此次4月美股大跌的直接誘因,一方面是宏觀面和地緣政治的作用。4月4號聯儲局消息稱可能不降息,反而加息;4月15號是因爲地緣政治的作用疊加3月CPI的數據。另一方面從微觀角度,資金流出,盈利增長不及預期、以及一些行業時間等等,多重因素綜合起來,市場就產生了修正。

二、美股二季度或仍將平穩向上,但大幅上漲概率低

當地時間5月10日(上週五),美股道指連續第8天上漲,創下自去年12月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從全周來看,美股三大指數均錄得上漲,道指累計上漲2.16%,創下今年最佳單週表現;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分別累計漲1.85%和1.14%。至此,美股基本收復了此前的跌幅,重回上升趨勢。近期美股反彈上漲的推動力是什麼?持續性如何?如何看待市場的樂觀情緒?

對於投資者擔心美股是否還會出現較大調整,倪斌表示,通常美股如果出現較大跌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以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爲代表的企業,業績出現大幅的不及預期,出現基本面的惡化,一定會導致美股的大跌;二是通脹的不可控,也就是油價出現持續的飆升,飆升至100以上,致使聯儲局貨幣政策的寬鬆預期出現逆轉。這兩個條件任意其中一個條件觸發,一定會導致美股出現較大調整。而從目前的正常數據看,暫時還看不到這兩個條件出現。

對於4月底開始至今美股的持續反彈,倪斌指出,從5月初公佈的一些數據,比如就業數據,失業率數據,已經看到了經濟走弱的跡象。而這些數據也是聯儲局制定未來決策的重要參考。由此也判斷美國經濟整體的大趨勢仍然趨於降溫,只是這個降溫的程度和幅度上會比較弱。通脹整體也是一個下行趨勢,雖然當前粘性比較高,特別是勞動力市場還是比較緊俏一些,但是大的趨勢方向並沒有變化。另外像中東局勢也是逐步出現一些緩和的跡象,油價也出現回落,那麼美股自然而然就出現反彈回升。納指在反彈中表現出更大的彈性,主要是由於科技股對利率變化更加敏感。

此外,倪斌還認爲目前美股在二季度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在貨幣政策層面,儘管大概率聯儲局今年不會加息仍會降息,但從現在的數據看推遲降息的概率比較高,在二季度沒有大幅寬鬆的跡象。市場預期可能會在9月、11月降息,降息的幅度也可能會減弱。另一方面,美股整體的估值目前處在較爲合理的區間,特比是納指本身估值並不便宜,也基本正常反應了大型科技股的業績增速。

因此,他認爲,美股目前整體企業盈利和貨幣政策層面還看不到快速大幅放鬆的趨勢,當前更多的還是以時間去換空間,平穩向上的趨勢,大幅上漲的概率並不高。

童紅學認爲,對於散戶來講,看準大趨勢就可以,因爲大趨勢基本不會變。對於今年的大趨勢,一個是聯儲局一定會進入降息週期,無非是什麼時候降、降幾次的問題。只要降息的大趨勢不變,那麼降息節奏的變化,至多會引發市場的一些短期波動。而一旦有波動、回調,對於投資者來講反而是很好的入場機會。

第二,大趨勢是降息,CPI會下行,但是下行的速度不會很快,而且還會上下波動。通脹經常反彈,雖然不是趨勢性變化,但會影響到市場短線的情緒。四月的回調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大趨勢就是企業盈利狀況,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美股整體盈利已由負增長轉爲正增長,儘管增長幅度比較低,但畢竟是正向增長,而且現在也有加速的趨勢。去年四季度是3.5%,今年一季度是5%,二季度預期可能會超過9%,到今年底四季度或可達到兩位數增長。因此,企業基本面在逐步轉好,這種情況下雖然市場可能會有調整,但很難走熊。當股價上漲過快,,遠遠超過盈利增長的速度,那時市場就有可能會出現修正。

他進一步指出,投資者對於美股不用太悲觀。從二戰以後,美股都是在持續穩步上漲的大牛市過程中,每次技術革新都推動美股更上一層臺階。像去年美股從11月上漲到12月中旬之後,在4800點附近橫盤一個多月,然後在今年的1月19日一根大陽線突破了前期高點。而在去年11月到12月這一波上漲速度很快,基本上2周時間就從4100點到4600點,所以很多投資者其實都沒有來得及進場。4月份的這一波調整,美股出現了10%左右的回撤,又回到了1月19日的4800點附近,這其實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上車機會。

對於美股後續走勢,他認爲5月份會有一個修復過程,但是因爲企業盈利並沒有跟上前期的股價上漲,所以繼續飆升的可能性不太大,6月、7月仍將以震盪爲主。7月美股夏季休假前後,可能會有一個上拉再回落的過程,10月通常會是美股歷史上見底最多的月,11月以後一直到次年1月,通常是美股強勢的時間段。從基本面來看,市場預期四季度企業盈利會有兩位數的增長。

他表示,作爲投資者最重要的還是把握長期趨勢,如果判斷長期趨勢向好,那麼短期只要出現了回撤,就可以擇優選股,像去年5月份漲起來的AI股,在今年4月份的這波回撤,就是一個不錯的買入機會。同時,他也提醒投資者,美股整體看長線大方向沒問題,但也要注意短線回調的風險,特別是個股的大幅回撤。股指一次調整10%,意味着很多科技股會下跌30%以上,藍籌股會回調10%-15%。

倪斌同意童紅學的觀點,他鼓勵投資者做中長期的分散化投資。美股的科技股雖然歷史業績很好,但波動幅度的非常大。他建議以指數化的方式投資科技股。隨着市值的增加,指數能帶來中長期的收益。他也表示,非常看好AI這個方向。

三、美科技股行情中長期或仍大幅超過其他傳統板塊

4月末,美股科技股七巨頭也遭遇“史詩級暴跌”。在4月第三週,七巨頭單週總市值合計蒸發超過9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000億元),爲史上最慘一週。

不過,隨着美國4月通脹回落,進一步提振市場樂觀情緒,帶動美股三大股指創新高。

科技股也全面大漲,納斯達克指數5月15日大漲1.4%,創出歷史新高;大型科技股普漲,微軟、蘋果、谷歌等均漲超1%,全球AI龍頭英偉達漲近4%,距離3月初的歷史高點一步之遙;AI服務器龍頭戴爾科技更是暴漲超11%,股價創出歷史新高。

不過,市場仍有不少觀點認爲,儘管科技巨頭們上週通過利好業績實現強勁反彈,但它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規模"燒錢"投資的決心,引發了市場對於其變現前景的擔憂,這將成爲投資者接下來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微觀層面,SMCI未按慣例提前披露業績、ASML和台積電等業績指引,也引發市場對AI芯片需求不及預期的擔憂。AI 熱潮似乎出現熄火跡象。

如何看待AI發展前景?美股科技股行情後續將如何表現?倪斌認爲,現在擔心AI底層的算力需求過於飽和、未來供需兩端不匹配的問題還是爲時過早。一方面,AI應用本身尚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當前還沒有看到下游有任何爆款應用的出現,或者是爆發式的應用。未來隨着應用端更多元化的落地、大模型的推出等等都會帶動對底層算力的需求。因此現階段只能說是AI應用爆發的前夜,並不能表明已經到了行業的拐點

另一方方面,從基本面的角度,特別是從業績數據來看,,目前這些大型科技股整體的財務面非常健康,只是可能市場預期過高,比如市場預期盈利增速30%,但是實際增速只有20%,不及預期。

對於後續大型科技股的表現,倪斌表示,根據相關測算,在未來18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維度裏,像信息技術,可選消費等板塊的EPS增速是顯然超過其它的一些傳統行業,包括金融,能源,公用事業等。所以從中長期的維度,他認爲科技相關的這些板塊未來的表現會超越其他傳統行業。

童紅學對AI行業前景也持樂觀態度。他表示,AI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很多科技公司願意投入大量的資金,不管是在研發芯片還是購買芯片、服務器等,還有下重金招募人才,都是在非常高的層面。從構建生態來看,是從行業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發展來考慮的,都是在爲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發展做佈局。所以他認爲,AI的前景毋庸置疑,只是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在當前AI行業發展初期,大家看好的都是英偉達這樣賣鏟子的公司,直接受益整個行業對硬件設備的投入,但其實也還有很多企業在爲英偉達服務,還有很多在AI領域剛剛起步的初創企業,還有很多風投資金正在進入這個行業,所以AI產業的發展其實才剛剛開始。

他進一步指出,後續在企業應用層面還會有很多不錯的機會,像微軟就在利用AI的技術,改造它原來的office等軟件產品,改造雲服務的構架等等。還有搜索引擎方面,像Amazon,不僅是美國排行第一的電商,它的雲服務也是美國第一。而它現在利用AI技術去發展廣告,廣告是24%的增長。現在amazon是美國繼google和meta之後的第三大廣告運營商。很多科技公司都在開始利用AI的技術來改造現在的產品,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創收。儘管現在很多AI相關企業股價已經很高了,但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很有可能AI行業會出現5萬億、6萬億甚至10萬億美金級別的企業。

此外,他還建議在投資美股的時候,不要炒垃圾股,不要試圖去找黑馬。在美股就找誰是龍頭老大,誰是真金白銀在賺錢的,誰是站在產業風口最前端的,去找白馬股,堅持持有就可以。他再次強調,科技股的波動非常大,一定要有風險意識。

四、日本股市短期漲幅過高估值略貴,日經225指數受日元匯率影響大

2023年以來,日經225指數呈上漲趨勢,從2023年1月4日的25716.86點上漲至2023年12月29日的33464.17點,全年漲幅達30.13%。不過,4月19日,日經指數創下今年最大跌幅,資金紛紛湧向瑞士法郎和黃金等避險資產。當日,日經指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011點,收於37068點,爲兩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有觀點認爲,從技術面來看日本股市見頂概率大,也有觀點表示,今年是日本股市復甦的起點。目前是上車日本股市的好機會嗎?

倪斌表示,4月日本股市階段性回調是正常調整。,因爲很多資金確實存在獲利了結的動作。日本股市上漲的基礎還是基於基本面的好轉,並不完全是靠炒作。日本股市從2013年開始就在持續的上漲中,只是去年的漲幅比較大、斜率比較高,因此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當然關注度高與巴菲特購買五大商社也有一定關係。但其背後最大的邏輯還是因爲日本經濟走向了正向循環。

最近日本民衆熱議的春鬥(2024年日本春季勞資談判)的公司都給出了6%左右的工資漲幅,也是近幾年罕見的。勞工的工資上漲也帶動了整個消費的提升,也帶動了企業更多的資本開支,去擴張,有更多的人員招聘,勞動力市場的景氣也帶動了公司的上行。這種正向循環才是日本股市持續長期向好的邏輯基礎,包括全球的資金也都是認爲日本開始走出過去持續20年的通縮。

不過,他也指出,短期來看日本股市的漲幅確實有些過高,估值略微有些貴,建議投資者可以耐心等一等再進場。

對於近期日元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倪斌指出,日元匯率與聯儲局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日本央行比較謹慎,他們在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過程中,表態一直比較偏鴿派。日本國內利率處於上行階段,如果聯儲局大幅降息,就會導致日元短時間內大幅升值,這會對日本經濟影響比較大。但是近期美國通脹粘性超預期,導致聯儲局貨幣政策風向突變,不僅不降息,還有可能加息。這就導致日元兌美元除出現大幅貶值。

但他認爲,這種情形已經相對比較極端,而且日本央行也已經開始干預,因此並不會成爲常態化過程。從歷史上去看,也完全存在日元匯率上行,股市上行,經濟走向正常化,走向正向循環的過程也完全是有可能實現的。

此外,他還提醒投資者,國內的日經225指數基金確實非常受益於日元匯率的貶值,日元匯率的貶值提升了日經225指數的整體收益。因此日經225指數並不能簡單對標日本股市的漲跌。由於日元匯率波動很大,所以投資日經225指數除了跟蹤日本股市本身的漲跌以外,還要考慮人民幣兌日元匯率的波動。日經225指數基金的日常淨值也是這兩方面疊加的結果。此外,從分散投資風險的角度,日股跟國內A股的相關性更低一些,也是投資者非常好的選擇。

五、國內經濟溫和復甦,港股低估值吸引海外資金流入

近期,恒生指數一口氣走出了“十日連陽”的罕見行情。Wind數據顯示,4月22日至5月6日,恒生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4%,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超過了22%,進入了這個技術牛市。本輪反彈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港股爲何突然大漲?是什麼推動了本輪港股大反彈?後市持續性如何?   

倪斌表示,首先港股市場的資金面受海外市場影響很大。今年海外市場的宏觀環境整體趨向寬鬆,除了日央行以外,無論是歐央行、聯儲局,整體貨幣政策趨向寬鬆的趨勢沒有變,所以對港股資金面的壓力前期已經大幅減小。

而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資金流向監測情況看,由於主要的海外市場,如美股、日股都經歷了長時間的大幅上漲,估值相對不算便宜,因此確實有不少的海外資金流向估值更低、被低估的港股市場。

第二,港股近期上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基於國內經濟基本面的好轉,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包括PMI這類前瞻性的高頻數據,表明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此外,利好經濟和市場的政策也在不斷推出,像證監會推出了多項與港股市場互聯互通,擴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也給市場的情緒面增添了動力。還有外部環境,包括中美經貿關係的改善等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形成了本輪港股上行的主要動力和邏輯。

他進一步指出,港股市場,特別是恒生科技指數,受海外環境的影響非常大,稍有風吹草動,股指表現就很劇烈。比如中美之間摩擦加大,它就會大幅下挫;而一旦有利好因素,像一些利好政策出臺,它的上行速度和幅度也很快,可以一天漲4個點以上,也可以一天跌4個點以上。近期港股走勢的巨大波動性也體現了上述特點。因此,他提醒投資者,對投資港股特別是恒生科技的風險偏好,需要有對巨大波動性的承擔能力。

同時,他表示從中長期維度和基本面角度,仍然非常看好恒生科技。特別是堅定看好中國未來的AI巨頭,這些巨頭大概率會在恒生科技指數的主要成分股裏。另外,他也看好本輪港股行情中紅利高股息板塊。投資者應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去做配置層面的決策。短線角度,他表示,恒生科技目前已在階段高點,不建議大家追高。

最後,他總結道,海外市場,無論是美股納斯達克還是港股,市場分層都非常明顯。頭部的這些公司市值大,業績和流動性好,而尾部的很多公司幾乎沒有流動性,業績也比較差,買了也賣不出去,市場表現非常極端。建議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海外市場的上述特點,儘量選擇頭部大公司,避免押注在流動性差的小公司,要謹慎選擇,控制風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