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米汽车将加入智舱第一梯队?小米大语言模型MiLM通过备案

Guancha Syndicate ·  May 16 07:26

(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5月16日,“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小米大语言模型MiLM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该大模型将逐步应用于小米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后续将面向更多用户开放体验。

小米表示,小米大语言模型以轻量化和本地部署为突破口,通过端云结合,实现设备和场景之间的互联,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赋能。

自去年8月31日包含“文心一言”“云雀”“百川”等在内的8款大模型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后,国内大模型的竞争也正式走向全社会方向的应用化竞争。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曾称,“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具体至车端,大模型则能够大幅提升车辆的智能化能力。

在大语言模型的支持下,屏幕显示的各种应用“可见即可说,可说即可做”,甚至能够满足用户在车内全方位的指令、对话以及使用需求。

李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大模型的研发和训练是智能电动车企业的必要能力。”

今年3月,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而截至今年4月,国内搭载大模型的汽车品牌则已经不下10家,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也纷纷透露了自身的大模型上车计划。

去年4月,小米便为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全面接入大模型,并实现了从语音助手到生成式AI智能助理的能力跃迁,且具备深度自然语义理解、多模态等能力。

而在今年4月上市的小米汽车上,首款产品小米SU7也接入了「MiLM-1.3B」端侧大模型,并实现了从识别到理解再到生成的全链路大模型语音交互,不仅能实现文生图,更可融合车的位置、方向、视觉等信息,像人一样理解真实世界。

与其他在车端接入大语言模型的车企不同的是,小米在立项之初,还围绕“人车家”生态进行研发,也就是说,在小米SU7上,用户不仅能用小爱同学深度控车,还能进行手机、CarIoT,甚至是家用设备的全方位控制能力。

但在小米MiLM正式获得备案审批之前,上述技术体验仅能在小范围进行内测,用户也需要“排队”申请内测资格。

随着此次备案的成功,以及小米SU7的交付上量,不再需要内测的MiLM也将快速在小米SU7上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与反馈,从而推动小米汽车在国内智能座舱竞争中树立优势。

展望大模型“上车”的发展前景,夏一平以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都曾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拥有AI大模型的汽车将实现每天开“新版本”的体验,就如同购买新车一样,给用户带来持续的惊喜。

作为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融合的产物,由AI大模型赋能的汽车已成为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而国产汽车也有望借助大模型,巩固和扩大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优势,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走在前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