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越卖越贵的呷哺呷哺官宣降价,套餐均价下调超10%,但肉的分量也小了

越賣越貴的呷哺呷哺官宣降價,套餐均價下調超10%,但肉的分量也小了

時代週報 ·  05/16 03:23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馨婷

火鍋行業“性價比”之風越吹越猛,這次是呷哺集團(00520.HK)旗下的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

5月15日,呷哺呷哺對外上線的新菜單顯示,單人套餐及雙人套餐價格全面下調,單人餐均價58元,雙人餐均價130元,平均客單價不超過60元。除了套餐外,其他餐品也有不同程度優惠。對比過去,呷哺呷哺本次新菜單套餐均價降幅超10%。

big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就價格調整動作,5月16日,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餐飲消費市場趨於理性,小火鍋賽道更是如此。近年來一批低客單價的新興小火鍋品牌頻繁出現,似乎更低價格區間的產品會有更多機遇。

“當前,爲順應消費回歸理性的市場趨勢,呷哺呷哺以提供更高質價比的產品和更加符合大衆期待的套餐價格吸引消費,帶動業績持續增長。”該名相關負責人說道。

去年以來,多個火鍋品牌的客單價呈向下趨勢。業績數據顯示,2023年,“火鍋一哥”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從2022年的104.9元降至99.1元;同一時期,九毛九集團旗下的慫火鍋人均消費從128元降至113元;與呷哺呷哺同一母公司的高端品牌湊湊火鍋,人均消費則從150.9元降至142.3元。

刨去消費環境影響,呷哺呷哺調價也與品牌面臨的經營挑戰有關。

呷哺呷哺進入市場時,靠一人食場景的小火鍋產品與高性價比打響知名度,但近年來,品牌的價格優勢卻在消失。業績顯示,2014年時,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費爲44.4元。此後,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新品、擴大高利潤率菜品銷量,呷哺呷哺人均消費明顯上揚。截至2023年末,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已達62.2元。

品牌持續漲價讓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能接受。“10多年前,呷哺呷哺火起來的時候,人均40元就能吃得很飽。但現在這個價格,稍微加點錢,就可以去更好的餐廳吃了。”5月16日,家住北京的莫瑤(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消費者忠誠度的下降也體現在了業績上。2017、2018年,呷哺呷哺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從9.3%放緩至2.1%。2019年—2022年,該指標持續爲負,直到2023年才回正到16.7%。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前,呷哺呷哺未能與湊湊在價格體系與品牌設計方面拉開足夠的差距。“呷哺呷哺主打快餐型消費,湊湊則主打社交場景。目前呷哺呷哺的價格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當初呷哺呷哺能夠迅速做大,是因爲主打超高性價比算是在消費升級年代的差異化玩法。但隨着行業經營成本變高,呷哺呷哺開始提價。現在消費降級,顧客對價格就更不買賬。呷哺呷哺這次降價,意味着多年來的提價策略宣告向起初價格方向回歸。”餐飲行業分析師王冬明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下調菜單套餐價格的同時,呷哺呷哺套餐內肉品份量也有所下降。“因爲套餐價格調整,所以套餐內的肉類產品的重量也下調至150克。”5月16日,呷哺呷哺廣州一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而根據呷哺呷哺北京公號去年底的一篇推文,其將每份肉單盤克重從150克增至200克;此次調整,也意味着分量又重回去年的標準。

此外,呷哺呷哺母公司也面臨經營難題。2023年,呷哺集團全年實現營收59.18億元,同比增長25.3%;歸母淨利潤爲虧損1.99億元,這已經是公司連續三年錄得虧損。2021年和2022年,呷哺集團分別淨虧損2.93億元與3.53億元。截至目前,呷哺集團3年累計虧損超過8億元。

呷哺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復從前。2024年是呷哺集團上市10週年,然而在2021年2月一度達到超26港元/股的歷史最高價後,近年來,呷哺集團的股價整體下挫。截至5月16日午間,呷哺集團股價爲2.29港元/股,低於2014年上市時4.7港元/股的首發價。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