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ST爱康:积极推动"ST摘帽",生产经营保持稳健

Securities Times ·  May 12 21:29

ST爱康(002610.SZ)于5月8日召开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代行)邹承慧、董事/副总裁田野、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施周祥、独立董事徐锦荣等公司高管出席会议,就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战略规划及市场适应性等议题进行了详尽回应,全面展示了公司的积极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蓝图。

在手订单充沛,产能建设持续推进

公司表示,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紧密契合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导向。公司作为异质结(HJT)电池的前沿企业,紧跟N型电池取代P型电池成为光伏组件主流的技术趋势,持续推动异质结技术进步,同时保持在边框与支架业务的传统优势,稳固龙头地位。

据公司透露,当前在手订单总量约为50亿元人民币,涵盖组件、支架、边框等关键产品,公司上下正围绕“客户至上”原则,通过持续创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强化成本控制,以保障订单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和股权,公司正加速资金回笼,为订单生产提供充足支持,对2024年的营收与盈利双增长持乐观预期。

从生产端来看,公司规划的4.6GW HJT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已取得实质进展,2023年湖州基地HJT电池产线实现量产,组件产线改造完毕,赣州基地亦步入量产阶段,全年产能达到3.2GW异质结电池及6.4GW组件,支架与边框产能分别达10GW和5GW,预计不含税收入可达80亿元。基于此,公司开启第四个五年规划,聚焦高效新能源制造和智慧能源服务,目标五年内形成超4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巩固异质结行业领导地位。

积极应对ST风险,推进内控整改

针对市场关注的持续亏损原因,公司解释称,尽管2023年因光伏市场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影响了短期利润,但公司已通过处置落后产能、计提减值准备等措施,优化资产结构。同时,公司正积极提升N型电池产能,加强内部控制,以应对行业技术升级带来的挑战。

面对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值及内部控制问题导致的ST风险,ST爱康明确表示尊重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判断,高度关注保留意见及否定意见对公司的影响,并已采取行动。

具体来看,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专项整改委员会,携手外部独立第三方机构,全力推进内控体系的改进工作,旨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尽管当前股票已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管理层坚信在未来的经营年度内,凭借一系列积极措施,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将得到稳固,有信心尽早摘除ST标识。

资金流充足,确保运营无忧

公司也对投资者关注的现金流问题作出了正面回应。一方面,针对外界对合并报表范围外担保余额的关切,公司已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风险,通过优化担保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流程,并密切监控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确保公司整体财务健康。

另一方面,面对高资产负债率,公司将多措并举,确保资金链稳定。公司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已成功续签短期借款,尚有6.46亿元额度可用。供应链融资方面,通过优化合作模式,拥有7.86亿元的可用额度。此外,通过处理历史遗留资产,预计将获得约16.6亿元现金流入,总流动资金增加至35.42亿元。管理层预计,2024年公司现金流将远超支出,足以支撑日常运营。

公司正通过加强订单执行效率、改善内控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不仅保障了当前的订单饱满与经营稳定,也为摘除ST标识、恢复市场信心铺平道路。公司对光伏行业的未来持续看好,将继续深耕异质结技术,致力于成为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全球头部企业。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