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亚盛集团:净利润大增35% 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亞盛集團:淨利潤大增35% 以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

證券時報 ·  04/24 07:57

證券時報網訊,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的雙提升,亞盛集團(600108.SH)交出一份漂亮的年度成績單。根據4月24日晚間最新發布的2023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05億元,同比增加10.0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4億元,同比增加35.01%。這份成績的背後,是亞盛集團堅持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種植模式、革新經營策略、強化精細化管理等一系列深度變革與高效執行的結果,也是公司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和規模化效益逐步顯現的印證。

優化佈局 延伸產業鏈謀劃新增長點

亞盛集團堅持以農業種植業爲主業,通過深耕農業產業鏈,在馬鈴薯、牧草、制種玉米、啤酒花等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尤爲突出的是馬鈴薯產業,公司憑藉前瞻性的產業鏈延伸策略,敏銳捕捉到產業併購良機,順利完成了對澱粉加工企業的併購整合,成功進軍馬鈴薯澱粉及精澱粉加工業務領域,有力推動了馬鈴薯產業鏈的縱向擴容與產業升級。公司積極踐行種業振興計劃,持續擴大對玉米制種產業的投資,融入玉米制種核心產區,投資建設現代化玉米種子加工廠,佈局種植基地,籌備舉辦全國性玉米種業論壇,進一步提升了行業影響力。同時,公司緊抓甘肅省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東風,快速響應並深度佈局,整合區域優質資源,組建專業化中藥材子公司,已成功構建起三個標準化示範園區,黃芪等地方名貴藥材種植規模初具,更前瞻性地佈局了涵蓋種苗繁育與初級加工的中藥材全產業鏈。

對於未來的發展藍圖,亞盛集團在年報中明確將持續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發展空間。產業鏈前端做強農資供應平台,以亞盛農服公司爲主體,整合內外部資源,建成集生資供應、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機、無人機植保等爲一體的農業綜合服務平台,增加農業託管服務規模和服務種類,爲種植戶提供優質的一站式農業服務。產業鏈後端圍繞馬鈴薯、辣椒、中藥材等主導產業研究農產品深加工,引進投資建設新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技賦能 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從長期趨勢看,農業行業發展需要生產能力強、現代化水平高的新型農業主體,新型農業主體對農業科技和服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對於亞盛集團而言,目前公司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耕地資源優勢,如何通過科技發展更快更好地推動農業現代化,不僅是公司當下取得良好業績的重要因素,也是未來公司長期發展的關鍵。

亞盛集團深諳科技賦能在農業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公司始終注重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加快培育企業科技創新平台,農業研究院運行機制日趨成熟,階梯化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初步形成,科技服務農業生產的能力持續提升。具體操作上,公司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申報項目,在作物新品種引進與選育、病蟲草害防治、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在科企融合發展上取得實效,年內新增實用新型專利19項。獲批農業農村部耕地保育技術重點實驗室並投入使用,重點圍繞耕地地力提升開展研究,研發生產微生物肥料等產品。與此同時,公司加快發展數字農業,積極探索農業服務新模式,建成智慧農業產業示範區,推廣無人機及自動駕駛儀,社會化服務面積持續增加,通過現代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深度融合,企業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發展勢能和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展望未來,亞盛集團將繼續聚焦農業主業,推動產業升級和市場拓展。公司計劃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併購,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同時,公司還將加大在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領域的投入,探索農業服務新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全力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上新臺階。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