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资券商国际化向纵深推进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資券商國際化向縱深推進

中國基金報 ·  02/04 18:30

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近年來,中資券商不斷深化跨境業務佈局,加速國際化進程。未來,隨着部分製造產業鏈外遷、國內消費產業和互聯網巨頭出海、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的持續拓展,中資券商國際化佈局將向縱深推進。

不過,機遇與挑戰並存。業內人士提醒,跨境業務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地緣政治形勢、資本市場動盪加劇以及優質企業跨幣種融資意願下降等因素,給券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跨境監管下的合規問題等也需要關注。

跨境風險管理是重中之重

談及去年跨境場外衍生品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銀河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外部環境看,美元利率水平、美元流動性邊際轉暖,有助於固收類資產表現;從政策看,FICC南北向跨境工具和市場不斷豐富,債券通、互換通、港交所國債期貨等發展態勢良好,離岸人民幣定價信用債、地方政府債等品種不斷豐富。

他同時指出,隨着地緣政治形勢緊張,資本市場動盪和風險加劇;優質企業跨幣種融資意願下降,外幣債券發行量顯著降低。新市場格局爲銀河證券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同時也帶來巨大挑戰。

在中資券商大手筆展業的同時,跨境監管下的合規問題凸顯。

2018年9月25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按照“聚焦主業、架構清晰、管控有效”的原則,強化了證券基金公司在境外設立經營機構的監管要求,並明確存量境外子公司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在3年內(即截至2021年9月25日)完成整改。

2022年6月,證監會針對多家頭部券商境外子公司規範整改問題發佈系列罰單。證監會強調,希望全行業引以爲戒,持續加強對境外子公司的管控,壓實母公司主體責任,防止問題反彈。

對於日益增長的跨境場外衍生品規模,有專家指出,跨境創新業務外匯相關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跨境收益互換業務投資比例不受限制、跨境收益互換業務調倉靈活性差等,存在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銀河證券表示,目前,券商跨境收益互換產品的開平倉、月度規模數據等數據均按照監管要求報送披露,有助於監管機構及時掌握跨境衍生品業務資金規模、資金流動方式、境外標的等情況,促進跨境業務健康平穩發展。

廣發證券表示,在平衡券商跨境業務的增長與風險控制之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當下的市場環境,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明確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同時,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業務運營的合規性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廣發證券還認爲,應該加強對跨境業務的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跨境業務風險評估機制,提高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的能力,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極爲關心的匯率波動問題,銀河證券表示,目前公司在匯率管理中使用的工具包括但不限於外匯期貨、外匯遠期、貨幣互換等,通過靈活選擇對沖工具與對沖期限,積極管理資產組合的匯率風險敞口。針對跨境客需類業務的匯率對沖需求,提供個性化及嵌入式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這將是公司未來重要的創新方向之一。

在跨境業務風險管理方面,銀河證券除了建設多層級授權體系和風險限額量化管理,在可承受的風險偏好框架內開展業務,還根據跨境自營、跨境做市、跨境客需等不同業務特點,分別制定相應的合規風控要求,確保各類型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中資券商跨境業務仍有廣闊空間

縱觀各跨境市場,2022年~2023年境外離岸人民幣(點心債)市場蓬勃發展,成爲全球固收市場的一個亮點。

銀河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爲,點心債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源自歐美加息週期中人民幣融資成本相對更低;另一方面,在岸投資者投資於人民幣債無需考慮匯兌問題,跨境投資渠道擴容也提升了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

但他也指出,目前點心債的二級市場不夠活躍,規模相較主流幣種債仍有不小差距,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這意味着券商機構相關融資、做市、交易、利率衍生品等業務的發展空間還將進一步打開。

銀河證券認爲,在我國鼓勵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實體經濟跨境融資尤其離岸人民幣融資需求保持旺盛、跨境交易規模穩步提升的背景下,中資券商跨境業務發展仍有廣闊空間。例如,探索人民幣在資本市場跨境場景開發使用、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等方式,積極賦能產業實體,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體現金融企業的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廣發證券認爲,在券商跨境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合作與競爭並存將是常態。券商要積極尋求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同時也要面對來自國內同行的競爭。通過合作可以共享資源、優勢互補,而競爭可以促使券商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中信證券非銀團隊通過分析高盛全球化經驗,建議中資券商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企業客戶服務,圍繞跨境併購交易、境外交易所上市、跨境質押融資、股權衍生品和FICC掉期互換等業務,加強境內外團隊建設,爲中國企業出海架好投資的橋、鋪好融資的路;牢牢抓住東南亞互聯網證券經紀業務發展的黃金時期,積極開展零售經紀業務。

上述團隊在研報中表示,過去20年,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推動下,中國內地券商把握跨境業務機遇,背靠祖國、立足香港、佈局國際金融中心,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國際業務發展之路。展望未來,中資券商的國際化佈局將向縱深推進,中國必將誕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流投資銀行。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