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能链智电(NAAS.US)Q3业绩增逾五倍的背后:商业逻辑悄然生变

能鏈智電(NAAS.US)Q3業績增逾五倍的背後:商業邏輯悄然生變

智通財經 ·  2023/10/29 21:25

能鏈智電(NAAS.US)日前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財報。

這家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在10月26日發佈的2023年Q3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度收入超1.7億元(2340萬美元),同比增幅高達536%,其在9月更是歷史上第一次單月營收突破億元大關。盈利能力也在持續改善,按非國際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虧損2410萬美元,虧損率同比收窄256%。

超1.7億元的單季營收,相對於2022年9281萬元的全年營收幾近翻倍;536%的營收增速,遠遠超過了Q1和Q2的149.75%、120.88%的水準,顯示這家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正在走上一條新的高速增長軌道。

根據能鏈智電給出的業績指引,公司2023年收入預計5億元-6億元,增速超過500%以上,2024年收入預計更高達20億元-30億元。商業邏輯變化帶來的業績的巨大提升,正促使市場各方對於能鏈智電進行重新理解和認知。

業務結構變化引爆收入增長引擎

能鏈智電營收的高速增長,源於其業務結構的變化。

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在最新的這期財報中,能鏈智電的主要業務分類從原來的線上、線下和創新業務,變為充電服務、能源解決方案和新業務收入三類。

財報顯示,以EPC、儲能業務等能源解決方案板塊營收當季達到1.39億元,收入佔比達81.2%,而包含原本作為基本盤的互聯互通業務的充電服務板塊,第三季度營收雖然仍然穩健增長,達到3150.6萬元,但在單季度收入中的佔比驟降至18.43%。業務比例的變化,顯示能鏈智電完成了在關鍵業務模式上的驚人一躍,從剛上市時以線上聚合業務收入為主,而現在則切換為充電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雙輪驅動,且後者的佔比或仍將持續上升,在讓投資者眼前一亮的同時,也需要重新認知和理解能鏈智電的商業邏輯。

作為能鏈智電新的業務驅動引擎,能源解決方案的收入佔比再度提升屬於意料之中,因為此前Q2線下業務的佔比就歷史上首度超過50%達到53.4%的水準,但Q3在Q2的基礎上,相關業務營收佔比的增長幅度,仍然超出了市場預期。

具體而言,在解決方案層面,Q3能鏈智電獲得2.04億元儲能訂單,合作覆蓋380餘座充電場站,部儲規模達到130.088MWh。EPC業務上,公司亦中標浙江秀克安吉鞍山重卡光充儲換一體站專案,中標金額逾6000萬元。該專案集“光伏、儲能、充電、換電”於一體,共430個充電車位, 36臺233KWH儲能一體櫃總容量8388KWH,分佈式光伏系統 總裝機容量4205.4kW,預計年發電量432.8萬千瓦時。

而在充電服務層面,儘管一度出現三大平臺“下架”事件的幹擾,引發投資者擔憂,但透過Q3數據可以發現,能鏈智電Q3充電服務訂單量仍然穩步增長,達到5920萬單,同比增長58%;充電量13.83億度,同比增66%,佔中國公用充電量21.8%。顯示“下架”風波對能鏈智電影響有限,尤其是在業務結構和收入構成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對業績的影響就更加輕微。截至9月30日,能鏈智電累計覆蓋充電槍超76.7萬把,連接充電站超7.3萬座,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6%和65%。

能鏈智電聯合創始人、總裁兼CFO吳雪廬介紹:“我們對公司第三季度的表現感到滿意。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呈現出顯著的增長,佔總收入的81%,凸顯其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核心地位。隨著業務的持續快速擴展,公司的業績呈現出高增長態勢,盈利軌跡愈發清晰。”

集團協同:被忽視的獨特優勢

不難看出,流量聚合+解決方案的模式,成為驅動能鏈智電業績持續倍增的燃料。

事實上,這些商業模式其實並非新創,如果投資者對能鏈智電控股股東能鏈集團的發展過程有所瞭解,就可以理解,能鏈智電目前的業務邏輯和成長路徑,很大程度上基於能鏈集團在油品市場業務邏輯的複製。

作為能鏈集團旗下的團油,是中國最大的司機加油平臺,覆蓋全國2.5萬座加油站,佔全國加油站的21%,累計服務車主超過4億人次。

團油的模式分為三塊:上游做煉廠到油站的原油採購、物流運輸業務,直接對接供給需求端。為行業上游降本增效;中游為油站提供集智慧硬體、SaaS和零管系統為一體的智慧油站解決方案;下游通過強大的數位化和資源整合能力,實現了加油站和車主間的精準匹配。

能鏈智電業務的發展軌跡,與團油發展的路徑不能說一模一樣,但無疑是有借鑑之處,而且能鏈集團自身多年來在油品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數據資源、場站資源,在中國汽車市場從油到電切換的大潮中,必然會與能鏈智電產生更多的協同效應,這也是能鏈智電各個業務條線的競對所難以匹敵的優勢,而這個獨特優勢在過去大概率被投資者所忽視。

作為一家聚合平臺,能鏈智電在上市之初主要通過與戰略合作夥伴快電的合作,連接各充電運營商品牌,通過導流收取服務費用。這一市場需求與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成正相關的關聯。交通領域的油電切換畢竟是一個延續數十年的過程,投資者雖然看好這一趨勢,但只看聚合業務不免感覺有些單薄。

而Q3的財報使投資者發現,能鏈智電在聚合起足夠量級的充電場站和新能源車主後,其在充電服務行業的全產業鏈中的佈局,在B端市場已經開始崛起,而數位化則是其能夠快速鋪開業務的核心能力。

作為平臺型企業,能鏈智電以數位化技術為依託,通過SaaS服務、聚合服務等,連接充電樁上下遊,建立完整的產業服務生態;作為服務型企業,能鏈智電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算法的智慧選址諮詢成為其核心優勢,結合採購建設、運營運維一體,從而覆蓋充電場景全生命週期;作為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能鏈智電“all in”從光伏到儲能、到充放電的全路式產業鏈條,延伸至整個新能源行業。

根據CIC灼熾諮詢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中國充電站總數將達到132-260萬座。市場格局也將更加分散。

如果說,充電服務1.0時代的主要功能是聯通產業鏈,那麼2.0時代,則要構建一個能夠容納產業鏈內外所有參與者的生態圈。

從目前看來,依託服務網路和技術積累,能鏈智電通過光儲充解決方案的提供,能為場站帶來更多元的盈利方式。更重要的是,能鏈智電是市場上少有的既有數位化能力又有技術能力去進行全產業鏈服務落地的企業。

估值邏輯變化 擁有成為行業巨頭能力

此前,以聚合服務為主業的能鏈智電,投資者將其對標Charge Point(CHPT.US)、Evgo(EVGO.US)、BLINK Charging(BLNK.US)等業務類似的企業。隨著如今能鏈智電業務結構發生變化,帶來收入結構變化,必將引發市場對於估值邏輯的思考。

如前所分析,能鏈智電充電服務業務仍然將跟隨新能源車市場穩健增長,能源解決方案佔據營收的比例或將持續維持較高水平。

能鏈智電2023財年給出的業績指引是淨收入預計在5億至6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5-6倍。根據Q3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能鏈智電總營收為2.56億元,換而言之,該公司Q4總營收有望達到前三季度的總和。

而拉開望遠鏡向前看,能鏈智電2024年給出的收入指引更達到20億元-30億元,這意味著在2023年5億級收入的基礎上仍將實現數倍的增長。

2020年時,能鏈智電的營收才616.3萬元。倘使2024年這一目標實現,取最低值的20億元營收目標,則能鏈智電最近四年的營收復合增速將高達324.43%。而上一個取得這樣成就的中概股企業,是拼多多。

天風證券預計,能鏈智電2025年充電服務、解決方案、創新業務三大業務營收合計將達49.4億元,較之2024年營收將再度翻倍。

截止10月26日,能鏈智電的市值為8億美元,此與2022年同期相仿,但其營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同比增長了超過5倍。投資就是對未來的變現,考慮到2024年能鏈智電的收入仍或將實現4-5倍的增長,那麼其收入規模將接近最大的充電服務企業Charge Point。從這一角度而言,目前的能鏈智電無論從股價和市值,還是業務規模來說,都仍然處於爆發的前夜,是一家擁有成為行業巨頭能力的潛力標的。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