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回血”!最高大涨18%

“大回血”!最高大漲18%

中國基金報 ·  2023/06/11 22:40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曹雯璟         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可轉債基金的表現可謂下行市場中的一抹亮色。年初迄今,9成以上可轉債基金斬獲正收益,區間收益最高者漲超18%。整體而言,可轉債主題基金指數年內顯著跑贏權益基金指數。         在業內看來,分化行情下部分可轉債基金把握住了結構性機會。而“資產荒”邏輯延續,也為轉債的估值提供了堅實支撐。同時轉債自身債底價值在市場震蕩時體現了良好的防禦屬性,吸引了部分資金的追逐。         多位公募投資人士樂觀表示,看好轉債市場的投資價值,短期內轉債需求對估值形成支撐,長期則需要觀察股市行情的持續期。下半年經濟復甦的情況會明顯改善,行業之間分化較大,需要尋找結構性機會。         逾9成可轉債基金取得正收益         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9日,38只可轉債基金(各份額合併統計)中僅3只基金今年以來未能錄得正收益,其餘35只基金均斬獲正回報,佔比92.11%。         其中,作為區間收益最高的可轉債基金,工銀可轉債今年以來單位淨值漲幅達18.51%,遙遙領先。一季報顯示,其股票與債券資產的配置比例大體維持四六開,重倉的電力股年內表現強勢,對基金淨值有較大貢獻。基金經理稱,考慮到對經濟相對樂觀預期,同時股票市場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組合整體維持較高的權益倉位,轉債相對低配。         南方昌元可轉債A、融通可轉債A、南方希元可轉債3只可轉債基金錶現亦不俗,年內回報均超過8%。其中南方旗下兩只可轉債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文良表示,操作方面,南方昌元可轉債一季度保持了偏高的倉位,較好地把握了數位經濟板塊的機會,在1月階段性高點適度降低了消費板塊的配置比例,部分規避了2-3月消費板塊的調整;轉債部分以偏股型和平衡型為主,通過積極的個券挖掘獲取了顯著超越轉債指數的回報。        
         與此同時,可轉債主題基金年內整體表現也好於國內權益類基金,還是目前投資國內市場的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一類。截至6月9日,Wind可轉債基金指數年內漲幅2.73%,遠優於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3.05%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的-1.55%,在基金細分領域排名中僅次於QDII股票指數型基金指數。                  融通可轉債基金經理許富強表示,可轉債作為含權品種,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屬性,因此是比較適合左側佈局的品種。當前股債性價比處在高位,權益市場中長期來看具備較強吸引力,因此會吸引部分資金左側佈局可轉債。年初至今轉債市場也表現出了一定的結構性,一方面轉債中一些大市值,低估值品種年初以來也伴隨中特估的行情有一定的估值修復,另一方面部分債性轉債隨著債市收益率下行也取得了較好的資本利得。因此,整體來看年初至今中證轉債指數和轉債基金的表現是較好的。         在恆生前海恆源天利債券基金經理張昆看來,今年可轉債表現較好的原因,可能有三個原因共振:第一,年初經濟復甦態勢較好,權益市場回暖帶動轉債上漲。第二,轉債自身債底價值在市場震蕩時體現了良好的防禦屬性,吸引了部分資金的追逐。第三,資金寬鬆,債券收益利率下行,債市走牛,銀行間市場“資產荒”加劇,同時固收+規模擴張增強了轉債的配置力量。
對於2023年以來可轉債基金的亮眼表現,匯添富基金基金經理何彪分析稱,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弱復甦,市場信心迎來了較大的恢復;同時,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資產荒”邏輯延續,為轉債的估值提供了堅實支撐。疊加人工智慧產業趨勢方興未艾,以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催化央國企權益資產重新估值,使得年初以來TMT等成長類資產、高股息等紅利類資產表現突出。而轉債市場經歷2019年以來的持續擴容後,目前存量只數達500多隻,存量規模達8000多億,日成交額超過500億(數據來源:Wind,2023/6/8),市場兼備廣度和深度,而今年以來TMT和高股息類轉債跟隨正股錄得較好的表現,因此把握住了結構的基金錶現優異。
光大保德信固收研究部聯席總監、光大安誠基金經理鄒強表示,宏觀經濟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明顯修復,權益市場估值也隨之迎來提升,市場對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關注度也得到顯著的回升。
“另外,開年來權益市場較為明顯的風格與行業的輪動使投資者邊際上提高了對產品控制波動方面的需求,固收多策略產品通過股債混合持倉,最大程度去平衡各類資產和行業板塊之間的收益和波動,具備了攻守兼備的特徵,這一特徵較好地滿足了市場近期相關需求。”鄒強說道。         自下而上的結構性機會依然突出         對可轉債市場後市,多位基金經理表示,轉債今年以來表現好於正股,短期可能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在當前位置,股債性價比仍處在高位,未來權益市場回暖的時候,轉債作為含權品種也可能會受益。         展望未來,何彪表示,宏觀經濟弱復甦,貨幣政策維持寬鬆,人工智慧等產業趨勢仍在推進,降息背景下高股息類有望持續重估,疊加“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一帶一路”等主題催化,預計自下而上的結構性機會依然突出。         “可轉債在下半年還是有較多的機會。A股去年經歷了盈利和估值的雙殺,春節後市場下修了增長預期,股票經歷了較大的調整,整體指數在偏低位置,估值優勢得以凸顯。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不強同時海外流動性比較寬鬆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尋找成長板塊的機會。”鄒強談到。         張昆則認為,轉債今年以來表現好於正股,但當前可能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另一方面無風險利率中長期下行趨勢確定,固收+規模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而新增轉債供給也為豐富的固收+策略實施提供了各種可能。         許富強表示,整體來看,當前權益市場的估值具備吸引力,在未來經濟復甦,企業盈利回升的環境中權益市場的估值修復是大概率事件,轉債作為正股的映射也可能會取得正向的資本利得。         關注AI、新能源、消費復甦         對於未來的投資佈局和調倉方向,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兼顧防守和進攻性始終是可轉債配置的最佳選擇,關注價格合適的優質雙低轉債,看好AI、通訊設備和算力、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高端製造等領域。         何彪表示,自己看好以下三類可轉債資產:第一,順週期類轉債,雖然宏觀經濟仍處於緩慢復甦的進程中,但與宏觀經濟相關的順週期資產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水準,且經濟復甦趨勢未變,相關順週期類股票及轉債具備配置價值,如銀行、券商、有色金屬、基礎化工等行業;         第二,高股息類相關轉債,存款利率不斷降低背景下高股息類資產有望迎來重估,疊加“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一帶一路”等主題催化,相關轉債仍具有配置價值,該類轉債多見於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環保等行業;第三,人工智慧相關轉債,人工智慧產業趨勢方興未艾,TMT行業相關公司將迎來裂變式的產業機遇,預計相關轉債後續仍將有不錯的相對收益。         張昆建議,關注價格合適的優質雙低轉債。對於高彈性的轉債選擇股票來替代可能會更好,一方面是因為股票的性價比更高,流動性更強,另一方面也可以迴避高價轉債的強贖風險。方向上看好四類機會: “中特估”+AI在存量資金博弈下的主題投資機會;科技板塊如半導體設備、新材料、信創、消費電子MR產業鏈;高景氣度有望持續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板塊;有望受益穩增長政策的復甦產業鏈如食品飲料、醫藥、交運等。         許富強坦言,自己的持倉較為均衡,主要關注兩類資產。一類是當前行業趨勢較好,企業盈利處在向上階段,估值合理的標的。另一類是部分已經接近週期底部的行業,這類行業的供給端已經進入出清狀態,企業盈利見底開始修復,等待未來需求好轉。         編輯:艦長審核:木魚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