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改名

證券時報 ·  2021/11/01 21:26
【缘木求鱼】 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希望通过改名引致更好的变化,终归不是做人、做事的正途。 突然把自己名字改了的人,老徐还是认识几个的,但凡能说得上话的,老徐总忍不住追问一下原由。多年累积下来,总结总结,改名字的缘起也不外乎那么几个:或认为原名土拙、粗陋、拗口,要改个洋气、雅洁、合音韵的;或命运乖蹇赖到名字上,于是请大师、高人按照阴阳、八字一番鼓捣,希望起了新名改运;当然也有想跟过去一刀两断的,或隐姓埋名、或洗心革面,改名容易,见效也快,其他的再慢慢说。 老徐认为,起名别管依据的是“符号论”还是“寄托论”,抑或是“神秘论”乃至别的什么“论”,一旦确定,名字就没有更改的必要。不过,许多人显然并不这么认为,而是抱定名字分量千钧、态度不能随便的信念,名字不好问题大,改名当然就是唯一的治本之策,如此应对成为潮流,还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甚至繁荣出了一个产业。 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不过,改名之后的效果如何,实在无法给出一个具备终极性质的计量,于是改名是否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于外人的感觉而言,就有点儿像“薛定谔的猫”——说不准或者怎么说都行。 相较于个人改名,企业改名之后的效果,评估起来似乎就容易些,毕竟荣枯兴败都很快,而且也摆在明面上,大家看一看、掂一掂,改名的账应该怎么算,心里自然有数。略微总结一番,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单靠改个名字就能让企业发展转了运、兴旺繁荣起来,实在不靠谱儿,好像这样的“幸运儿”也确实不存在。当年“德聚全”改名“全聚德”,确实慢慢红火起来,但这与改名应该没关系,没有内部治理的彻底变革,恐怕名字再怎么改,事业也兴旺发达不起来。 道理虽然浅显,但热衷改名以求企业发展局面和前途产生质变的人还是不少。以A股市场为例,三十多年来,改名字的股票就不少,但经营理念、公司治理不改天换地,仅仅依靠换个名字就实现重生的例子,思来想去,终究找不出一家来。股市如此,别的什么市场大致也一样。 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外的企业,换汤不换药、仅仅改个名头就实现黄铜变真金的企业,在世界范围也不存在。从这个逻辑上看,企业改名恐怕真的没必要(重组、换了大股东的当然另说),一是改名本身就有成本,二是一旦改不好,事情就变大。因此,与其在改名上操心费力,不如把功夫用在经营上。 这几天,世界上最有名的改名,当然就是“脸书”母公司改名“Meta”了。虽然有名,但同样无趣。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逻辑角度观察,在这种没必要的事情上花费如此大的心力,本身就不是加分项。尤其有点儿弄巧成拙的是,甚至有许多人怀疑本次“整容”的原始动机是想“金蝉脱壳”,转移外界注意力,尽力扭转“吹哨人”揭秘、外部质疑带给公司的不利局面。议论、讽刺纷纷,叫好的声音几乎没有,所以无论“小扎”如何导读“Meta”的正确发音,众人七嘴八舌“跟学”的调子都尴尬。 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觉着名字不好,或者希望通过改名引致更好的变化,终归不是做人、做事的正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脸书”改名以及类似的一切改名,就几乎无意义;当然,从引起外界格外关注、警惕改名者“金蝉脱壳”的角度去观察,这次“改名”还是有意义的;如果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考虑,这次改名的意义肯定就更大些,毕竟,这对所有企业经营者又生动地警告了一番。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これらの内容は、情報提供及び投資家教育のためのものであり、いかなる個別株や投資方法を推奨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更に詳しい情報
    コメント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