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消费行业迎来“性价比”时代 | 年报研究专题

投资者网 ·  05/17 06:01

一个好吃的时代已经到来。

《投资者网》侯书青

如果胃口也是一种资本的话,2024年可能是你满足口腹之欲,进场抄底的好机会。零食、奶茶、火锅这些能够补充你“罪恶感”的美馔珍馐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宜,或许还会变得越来越好吃。

随着消费各赛道上主要企业的财务数据相继出炉,2023年连锁餐饮、休闲零食、新茶饮的行业的趋势也浮出水面。选手们的方向出奇地一致:降价。同时,三个赛道之间也各有冷暖。

连锁餐饮在客单价下降、加速淘汰的同时,头部企业的复苏进程加快;休闲食品行业集体遇冷,即便是头部企业也正面临增长困境;新茶饮行业已经逐步走出盘整期,在价格、规模、策略上趋于统一,上市潮已经到来。

连锁餐饮:在复苏,但客单价承压

2023年,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毕马威与多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0.9%。限额以上企业在行业总体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0.2%升至25.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发出喜报的,大部分也是行业内的上市公司。

2023年的强劲复苏与疫情结束关系十分密切,这一点在锅圈(02517.HK)的营收表现上得到了印证。2020-2023年四年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3亿元和60.94亿元。

疫情期间锅圈曾大举扩张,门店总数从2020年初的1441家增至2022年底的9216家。但截至2023年底,锅圈的门店数量仅增至10307家,营收却少了约10个亿,出现了行业内少见的“反向增长”。比起在家吃饭,被憋坏了的消费者们还是更青睐线下就餐。

需求被释放后,汹涌客流带来的现金流,令海伦司(09869.HK)、全聚德(002186)、唐宫中国(01181.HK)、特海国际(09658.HK)、太兴集团(06811.HK)不仅在2023年扭亏为盈,更实现了净利润的翻倍增长。九毛九(09922.HK)更是实现了819.24%的净利润增长,怂火锅作为“第三增长曲线”渐趋成熟。 

火锅赛道上的呷哺呷哺(00520.HK)全年营收59.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5%,略微跑赢行业大市,营收规模一扫2022年的颓势,基本恢复到2019-2021年的水平;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海底捞(06862.HK)身上,公司全年营收从2022年的310.89亿元增至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55%,与2021年的411.12亿元基本持平。

但同时,也有一批餐饮企业在2023年遭遇了滑铁卢,首当其冲的便是烘焙赛道。虎头局渣打饼行、墨茉点心局作为曾经“新中式烘焙”的代表品牌一度风头无两,但在进入2023年之后颓势尽显,几度“出入ICU”后惨淡收场。同质化严重、出新缓慢、供应链短板是它们的共同症结。花光融资之后,或许在一段时间之内,烘焙赛道上都不会再起波澜。

品牌老化新品牌难起步的问题,也始终令各上市公司头疼。呷哺呷哺2022年新成立的烤肉品牌趁烧在经历关店后,截至4月全国仅在上海有1家门店,公司整体业绩仍在盈亏线之下;九毛九也在4月停运了粤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厨”,赖以起家的九毛九西北菜目前门店数量仅为个位数。新老品牌动力转换是对餐饮企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令管理层头疼的是:这种交接班并不会只发生一次。

行业复苏、业绩回暖仍是连锁餐饮的主旋律,但客单价的下行也是2023年的普遍现象。海底捞的客单价已经跌破百元大关(99.1元);呷哺呷哺一线城市客单价从67.9元降至63.4元;九毛九虽然利润增长最快,但旗下怂火锅的客单价跌幅也最大,从128元跌至113元,太二酸菜鱼也从77元跌至75元。

和府捞面则用真金白银的降价印证了这一趋势,创始人李学林曾称和府捞面的总体降幅在30%左右,主要调整了老产品的价格,提高了25-30元价格带的产品占比;达势股份(达美乐中国 01405.HK)CMO王毓璟曾称公司不会跟随降价趋势,但2023年达势股份的客单价仍然下降了约7%。

休闲零食:没复苏,但单价也承压

休闲零食赛道上也出现了不少折扣,但背后的企业们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太理想。2023年,零食行业原有的上中下游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战作一团,部分品牌被打乱了节奏。

甚至2023年休闲零食行业净利润排名前三的公司: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的营业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 

良品铺子(603719)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80.4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4.4亿元下滑14.76%。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3.35亿元下滑46.26%至1.8亿元,下滑了接近一半。良品铺子财报中“全年营收增长承压”8个字的背后,是公司在2023年实施了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调价措施,涉及超过300款主要产品,降价幅度接近22%。

洽洽食品(002557)营收68.06亿元,同比下滑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17.77%,为8.03亿元。从跌幅上看,洽洽的跌势稍显缓和,但它的毛利率从31.96%跌至26.75%,是A股上市零食企业中毛利率跌幅最大的。

三只松鼠(300783)的状况看上去较前两家稍好:增利,只是不增收。全年营收71.15亿元,同比下滑2.4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85%,为2.2亿元。这还不是最糟的,这是三只松鼠2020年以来第四年营收下滑,净利润增长则是因为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暴跌了68.61%。

为了挽回局面,三只松鼠曾提出“高端性价比”的概念,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价格优势。公司的夏威夷果2023年价格同比下降了约30%,并跟进社区零食店的趋势,提高触达消费者效率的同时提高性价比。

这背后,是消费者们消费观念的转变。2016年左右的一波消费升级催生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这一批零食企业,它们生产包装精美、味道好吃且品牌形象紧跟潮流的零食。但今天的消费者意识到,包装和企业形象带来的溢价,与消费体验的微弱提升并不匹配,零食只要好吃就够了。

国内发达的电商、物流体系回应了这种需求,平价零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比“互联网零食”们更加贴近社区的各类平价零食集合店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国内零食集合店的数量突破2.2万家。

与连锁餐饮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不同,线上线下不断冒出的新对手、新渠道,反而不断挤压着头部休闲零食企业的生存空间。这种转变对于市值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头部企业而言,来得太快。A股10家零食企业中,有6家的毛利率在2023年出现了下滑。

现制茶饮:低价时代进入第三年

奶茶普遍降价已经不是新鲜事,这种趋势某种程度上是由消费者所在的需求端推动的,但供给端的压力也很大,对高价品牌而言更是如此:曾经它们可以用25-35元的价格段和精致的门店装修,营造出一种“我们品牌很有前景”的氛围。但很明显,高价也是一种自困,相当于自绝于广袤的下沉市场。

而这部分高价品牌也是调价最积极的。2022年2月,喜茶宣布完成了首次全面产品调价,并宣布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产品。奈雪也在一个月后宣布大幅降价,推出了9-19元区间的“轻松系列”鲜果茶。

从此,市场上再难寻找到30元一杯的饮品。 

2022年9月22日,蜜雪冰城向A股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招股书,庞大的门店规模、亮眼的财务表现惊艳了整个市场。在此之后,20元以下价格段的加盟品牌在一级市场上受到热捧,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等进入了加速扩店期。

截至2023年底,业内门店数量过万的品牌仍然只有一个蜜雪冰城,高达36153家。但在其身后,是门店数突破8000家的茶百道和古茗,以及突破7000家的益禾堂、书亦烧仙草和沪上阿姨。 

蜜雪冰城虽然保持着断层式的领先优势,但其A股上市之路却并不顺利,A股交表后便再无更多进展,直到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

目前C端现制茶饮企业的主流上市方向并不是A股,而是港股和美股。茶百道于近期成功上市港股,古茗、沪上阿姨已在港股交表,霸王茶姬、茶颜悦色也频频传出上市消息,有消息称霸王茶姬的目标是美股。

上市接近3年的奈雪,终于在2023年实现了首次微薄的全年盈利。公司营业收入51.6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300万元,销售净利润率仅为0.21%,市值也长期低迷;4月23日刚刚上市的茶百道开盘就跌破了17.5港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股价跌超26%至12.8港元。

或许是奈雪的茶(02150.HK)赴港流血上市太过惨烈,导致A股对于这一赛道的态度十分谨慎,但对行业上游青睐有加。提供果类原料的田野股份、鲜活饮品、德馨食品,生产制作设备的雪人股份、沁源股份,甚至生产包材的恒鑫生活等都已成功上市。

这些上游企业能够避开C端的红海,客户范围也不仅限于奶茶,稳定性更好。而下游仿佛是一片永不止沸的红海,消费者永远会期待下一个新品或新品牌,企业也永远会在出新和塑造第二曲线上疲于奔命。(思维财经出品)■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