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春来(01969),凭何脱颖而出?

智通财经 ·  2023/10/18 02:15

民办高等教育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至2020年期间,我国民办高校数量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从43所增长到771所。2021年降至764所,2022年维持不变,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4%。

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受教育机会。而立足新发展阶段,民办高等教育要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探索出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提及民办高等教育赛道,中国春来(01969)是不容忽视的标的。

身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优质高等教育提供商,该公司凭借优质的课程服务,持续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赛道获取生源,成长性突出。2023年以来,中国春来股价实现翻倍增长,在竞争激烈的赛道博得彩头。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版图持续扩张的同时,中国春来亦有隐忧。一方面横向发展持续加码,对现金流安全产生压力,通过负债放大主业经营杠杆的风险值得重视。另一方面,公司转制营利性仍未落地。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春来立足把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内生增长强劲,高质量办学带来的品牌效益及立足华中地区区位优势,形成了良性的业务循环和协同效应,为其稳健增长夯实根基。

市场化扩张“危”“机”并存

教育为公,中国春来始终坚守育人为本,为国育才。公司于河南起家,逐步扩张到湖北和江苏,是华中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6所学校在校人数为11.39万人,6年复合增长率15%。

面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春来发挥特色优势,输送优质教育服务,从留住优质生源、培养优秀教师等各个维度、各个领域,全方位突出高等民办教育的竞争性。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中国春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等,营造优良的大学文化和育人氛围。具体而言,公司雇佣教师总数超过600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6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超过70%,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者1399人,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导师人才库10人,省级优秀教师53人,省级文明教师60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除了坚持育人为本的社会效益之外,高等民办教育只有走市场化质量才能蓬勃发展。在当前民办教育的格局之下,通过扩大学校版图来增加生源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做法。

不难看出,近年来通过并购的市场化扩张,中国春来确实在民办教育赛道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扩大区域版图的基础上,扩大对生源的覆盖,但这仅仅只是有利的一面。

而并购的方式,虽然作为提高营收最为快捷的途径之一,但也对中国春来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至2022年,中国春来流动负债持续飙升,从7.91亿元增至28.84 亿元,其中大比例为借款。截至2023年2月28日,公司流动资产只有11.36亿元,但流动负债高达25.4亿元,流动负债比例达223.59%。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春来转制营利性仍在持续推进,公司的税收、财务结算程序等仍按照原方式。若公司申请将学校转为营利性如果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公司分红无法转出等风险。

此外,民办教育加速证券化之后,面临的很多问题也将接受更多目光的审视,比如中国春来如何做到数量与质量的兼得,依然是市场持续关注的。

基本面稳健增长特色办学“以质图强”

智通财经APP认为,中国春来基本面增长强劲,为其稳健扩张提供底气来源。加上资本结构持续改善,公司未来的扩张脚步将更为扎实。

近年来,中国春来实现营收盈利能力的双增。2018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4.88亿元增长至13.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8%;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19亿元增长至5.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9%。利润端的增长甚至优于营收端。这从侧面反映出,收并购的规模效应之下,公司的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负债规模不断上升,但是公司整体融资成本反而得到了有效控制,去年集团的平均融资成本相较上市时期已经下降了3%到4%。公司2022年末账面现金结余是6.3亿,尚有还未使用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约21亿,这能够充分覆盖其有息负债约1.4倍,可以充分保障中国春来短期健康运营与长期发展。

此外,在政策指引下,目前河南、湖北和江苏三个省份的相关民办高校转制营利性仍处于推进,中国春来会顺应政策,稳步推进转制营利性。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民办教育最终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身优势回归教育最真实的本质,而这也是在教育市场以及二级市场上增加自我话语权的核心因素。

中国春来向来注重办学质量,在专业设置上平衡社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和学校承受能力,以特色办学建设了一批符合办学定位的优势专业。2021年,公司旗下两所院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标志着其办学水平受到认可。

具体来看,旗下各大院校平稳发展,课程设置完善。比如商丘学院获批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经贸5个专业开设双学位课程;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则紧扣国家“健康中国2030”和“老龄事业和产业”战略发展需要,设置三系两部在内的19个专业。

与此同时,中国春来用自身资源优势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实践落地,丰富学习体验。比如,商丘学院设立了园林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阳学院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无人机应用技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据悉,公司与700多家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合作,截至2023年2月末,公司校外实习基地总计720个,提供就业岗位总计超过7500个。

密切的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人才以及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均会很高。

在产学研合作下,中国春来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产业”的资源优势,使学校的学生更具市场竞争力,设置真正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从而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引领产业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校企深度合作”“区域产教融合体建设”等政策举措的深入实施,将为社会资本基于产业链逻辑做优职业教育全域布局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和腹地。对此,中国春来在职业教育方向仍大有可为。

中国春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教育产业发展赋能。公司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与布局,提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生铺就高质量就业之路。财报显示,于2021/2022学年,商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79.12%;安阳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78.96%;商丘学院毕业生应用科技学院就业率高达75.88%;荆州学院毕业生应用科技学院就业率高达72.27%。

综上,中国春来坚守育人初心,用优异的办学质量促成春来品牌的良好声誉,在市场化扩张中“危”“机”并存。展望未来,资本的加持让中国春来前进的脚步更稳,不断增强其教学成果与国家需求区域发展的适配度、集聚度,提升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贡献。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