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10万亿投资,又一“沉睡的巨头”要发力电动化?

盖世汽车 ·  05/16 20:30

在电动汽车领域,本田汽车与丰田汽车一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面临来自传统汽车巨头以及新势力品牌日益激烈的电动化竞争,本田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为此有报道称本田计划将中国的汽车产能缩减20%,近日更是曝出本田在华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然而,在电动汽车上,本田汽车并未放弃。5月16日,本田汽车围绕汽车电动化各项事业举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会上表示,希望到2030年使其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200万辆,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占比达到40%,目标是实现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使营业利润率达到5%;同时,本田希望到2030年将电池成本降低20%,并将整体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降低3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田汽车计划在2030财年之前的10年里,将其电气化和软件投资翻一番,达到10万亿日元(合648.8亿美元),是其在2022年4月承诺的投资金额的两倍。

相比之下,本田汽车上一财年实现了1.11万亿日元(合72亿美元)的净利润,10万亿日元显然是一笔巨额的投资。但三部敏宏却很有信心:“我们将能够通过接下来的电动汽车业务收回投资。”

从“Honda 0系列”开始

本田计划于2026年开始推出的“Honda 0系列” 车型将成为其电动汽车战略的关键。

“Honda 0系列” 将于2026年率先在北美市场投放,2030年前在全球投放7款车型,覆盖大中小各类车型。三款首发车型分别是一款中型SUV、一款入门级SUV和已经在CES上亮相的SALOON。除此以外,2027年将发布一款三排座大型SUV,2028年发布一款紧凑型SUV,2029年推出一款小型SUV,2030年推出一款紧凑型轿车。

“Honda 0系列” 车型的关键要素是整车高度降低了10%,同时悬挑缩短了10%(采用了新开发的小型e-Axle),配备超薄电池包,车身重量较上一代车型减轻了100kg。

车辆底层的电子电气架构、上层的车辆操作系统以及所搭载的应用程序均为本田自主开发,所使用的SoC半导体也进行了特别定制,后期计划投放的车型将采用中央架构,即将分别单独控制车辆系统的多个ECU集成到一个核心ECU中,作为整台车辆的大脑。驾驶辅助技术方面,将采用全球首个投入实际应用的L3自动驾驶技术。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测试,“Honda 0系列” 车型的续航里程将达到300英里(482公里)或以上。

“Honda 0系列” 车型除了面向北美等全球市场,本田还将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平行生产线。本田希望到2027年在中国推出10款电动汽车,到2035年,使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100%。

针对日本国内市场,本田还计划单独推出一系列迷你电动汽车。

三部敏宏透露,为了让“Honda 0系列” 车型实现盈利,本田正在对其全球生产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垂直整合,将从电池、软件到汽车生产的一切都在内部进行,这对该公司到2040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计划至关重要。

以电池为核心构建垂直一体化价值链

三部敏宏认为,垂直整合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中尤为迫切,因为目前电池组占到电动汽车成本的40%。

“我们必须在内部拥有这种技术,不仅是为了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电池性能。”三部敏宏说道,“当然,这需要资金,但我们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现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宣布10万亿日元的巨额投资。”

上个月,本田汽车宣布在加拿大投资110亿美元,用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这充分展示了本田的努力。本田这一策略并非首创,比亚迪早已进行实践并取得成功,通过垂直化的供应链,熟练地控制了成本。

本田希望从2025年开始,从直接向供应商采购电池,过渡到与北美LG新能源等合作伙伴共同生产电池。

但从2028年开始,该公司希望实现电池的内部生产,以降低成本、保持技术优势。到2030年,本田希望实现电池采购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以上,此外,确保足够的电池以满足约200万辆纯电动车的生产计划。

新的制造技术将帮助本田实现这一目标。

一体化压铸(Gigacasting)

由特斯拉公司首创的一体化压铸生产方法,当前正在被沃尔沃汽车、丰田、福特和现代等汽车制造商相继采用。

本田也计划采用大规模的一体化压铸,首先将采用该技术为其电动汽车生产电池盒。该公司高管表示,在掌握该技术后,本田将在大型铸铝车身框架部件上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

目前,本田已将日本第一台6,000吨级的巨型铸造机引入栃木的生产技术研究基地,并已开始进行批量生产的测试。三部敏宏透露,本田是第一家在日本安装这种尺寸巨型铸造机的公司。

在美国,本田俄亥俄州安娜工厂的新电池外壳生产线也将引进6000吨级的高压压铸机和巨型铸造机,由此可以大大减少电池外壳的组件和附件数量,即从总共60多个减少至5个,并将结合摩擦搅拌焊(FSW)技术,以减少投资并提高生产效率。

与传统的混流生产线相比,本田希望通过利用新的生产方法,将电动汽车的总生产成本降低35%。

本田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销售约200万辆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40%,届时其在北美和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希望能达到约75万辆,另外50万辆将来自亚洲其他地区。

200万辆的电动汽车销量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毕竟,2023年,本田在全球才销售了19,115辆电动汽车。

当前,本田的电动汽车销量大部分来自中国。直到上个月,该公司才开始在美国销售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Prologue跨界车。

混合动力车作支撑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车才是本田最畅销的车型。

2023年,本田在全球销售了840,682 辆混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比增长31%,占该公司全球销量(399万辆)的21%。

在美国,本田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尤为迅速。2023年,该公司在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出货量较2022年翻了一番,达到293,646辆,占其在美国销量的22%。

在迷恋混合动力汽车的日本,本田混合动力车的渗透率甚至更高,占总销量的33%。

本田高管透露,当前该公司油电混合动力车的盈利能力已经与传统的纯汽油车型相当。与此同时,这类车型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三部敏宏表示,本田计划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以产生更多的现金储备,为公司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的转型提供资金。

本田将推出新版本的双电机e:HEV混合动力系统,并增加一款名为 e-AWD 的新型全轮驱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运用纯电动车上所搭载的电机,实现电动四驱。

到2029年或2030年,本田预计其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达到峰值。三部敏宏表示,到那时,本田混合动力车的全球年销量可能达到180万辆左右。

“离2030年基本上只有5年的时间了,”三部敏宏说道,“我们必须加快行动。”(盖世汽车 Yara)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