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万物云发起了一场行业革命

华尔街见闻 ·  05/11 21:00

价值重估。

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物业企业曾是资本市场上的宠儿,如今行业潮水退去,它们也需要重新出发,找到自己穿越行业周期的突破口。

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认为,当下是物业企业走出独立行情的好时机。

5月10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朱保全表示,在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从最基础的物业运营逐步转向深耕资产运营(AM),对于物业管理者、大厦管理人,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朱保全指出,一个轻资产物业企业走到今天,未来它的发展是需要迭代升维的。

在他的日本考察之旅中,大和房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和房屋就是从公寓运营转为帮土地主定制开发,设计投资回报,提供一揽子服务。“也就是说,后期运营如果能够与前期改造方共同参与,也会使得这些重资产投资事半功倍”。

在朱保全看来,物业企业如果能够向上延展,反向订制不动产与设施投资,那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格局。就像大和房屋一样,可以确保租赁公寓能够实现应收账款占比90%,还加强了自身投资能力。

如今,在掌握最基础的物业运营管理之后,如何向更上层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延伸,就是万物云正在思考和实践的。这也事关万物云能否率先突破行业眼下困境,走出独立行情。

朱保全提出,2023-2025这几年会是行业的分水岭。物企想要翻过分水岭,从地产开发产业链的末游走向基于不动产持有的消费新时代,就要摆脱路径依赖。

这也是物企走出地产开发周期调整的阴影,实现价值回归的重要出路。

2018-2020年,随着地产行业多年高歌猛进,头部房企规模跃升,房企物管板块的身价水涨船高,物业行业也迎来上市、并购的热潮。

然而随着地产开发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物业企业来自关联单位的收入、毛利都大幅下降,物业企业的股价也随之跌落。

对于如今的物企而言,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单纯靠住宅物业业务拓展,或是回购、高管增持挽救股价还不够,亟需从根源入手,转变商业模式,让资本市场对其建立一个全新的价值评估模型。

中指研究院指出,近年来,以城市服务、IFM(综合设施管理)、商业运营等为代表的创新型服务强势崛起,为物业管理行业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随着上市物企独立性增强,关联方风险逐步出清,物业股价值有望回归。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红喜也预测,未来头部物企中,强周期、与房产开发高度相关的业务将逐渐淡出,向具备较强可持续性的业务倾斜,如团餐、设施设备服务、存量房相关资产服务等,并逐渐在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从资本狂热的造富梦中醒来,方能看到企业真正的价值内核,改变也势在必行。

当物业板块从房企母公司中分拆出来之后,降低依赖,独立成长本就是应有之义。只是地产行业周期调整加速了这一进程。

作为去年实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核心净利润双双增长,手握156亿现金,没有银行贷款的头部物企,万物云就是不错的探路先锋。

如今,跳出基础物管的红海,跃入资产管理的大蓝海市场,万物云想要大胆突破一把,这对行业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长征路远,但它已率先出发,掀起了这场行业变革。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