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港股或将延续震荡上行,关注高股息标的和优质成长股

Moomoo News ·  2022/06/26 04:01

来源:中金策略

作者:王汉锋、刘刚、寇玥

经历了此前一周的短暂调整后,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重拾上涨动能。上周海外市场企稳反弹,叠加A股市场强劲的表现,均为海外中资股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港股成长板块持续跑赢,与A股和美股市场中的成长板块表现一脉相承。

海外方面,市场抛售有所缓解,但后续压力仍值得关注,三季度外围因素仍可能是港股的主要波动源。继此前抛售后,美股市场上周企稳反弹,考虑到此前的恐慌情绪和市场明显超卖。不过,美股市场压力并未完全释放,尤其是考虑到三季度仍将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但考虑到中美周期反向、港股估值较低、且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我们认为外部波动或将不至于彻底逆转港股的上行趋势。

国内方面,积极因素仍在不断显现,进一步为市场和投资情绪提供支撑。我们预计更多利好政策或将出台以支持经济增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为支持香港特区和香港市场的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涨幅,且随着投资者将焦点将转向稳增长政策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潜在获利回吐压力也值得后续关注

往前看,我们认为港股从目前估值水平上仍然存在修复空间,因此我们预计港股仍将有相对韧性的积极判断依然成立,但是更为明显且持续的上涨空间将取决于增长和盈利的改善情况。与此同时,鉴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而且市场存在获利回吐压力,我们也提示投资者关注潜在波动可能。考虑到目前环境,我们认为高股息收益率标的和优质成长股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市场走势回顾

受益于外部市场企稳和国内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上周海外中资股市场再度反弹。其中,受政策层面对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行业的支持,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大幅上涨4.1%。整体来看,MSCI中国指数上涨4.4%,恒生国企指数和恒生指数涨幅分别为3.6%和3.1%。板块方面,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和必需消费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9%、6.6%和4.9%,而能源和原材料板块表现不佳,分别下跌4.7%和2.1%。

市场前景展望

经历了此前一周的短暂调整后,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重拾上涨动能。外部环境看,上周海外市场企稳反弹,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6.4%和7.5%,叠加A股市场强劲的表现,均为海外中资股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港股成长板块持续跑赢,与A股和美股市场中的成长板块表现一脉相承。

海外方面,市场抛售有所缓解,但后续压力仍值得关注,三季度外围因素仍可能是港股的主要波动源。继此前抛售后,美股市场上周企稳反弹,考虑到此前的恐慌情绪和市场明显超卖,这一反弹倒也不完全意外。

不过,美股市场压力并未完全释放,尤其是考虑到三季度仍将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

例如,美联储在7月和9月议息会议中仍可能会分别加息75和50个基点。通胀在新一轮高基数从9月开始出现前,受供给约束影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居高不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新国会听证会上时重申了美联储在遏制通胀方面的坚定承诺。我们认为这一表态凸显出在美联储完成将基准利率抬升至明显超出中性水平这一目标前仍维持相对紧缩的政策立场,根据目前加息路径看将至少持续到三季度。

另外,考虑到政策路径骤然收紧,经济衰退忧虑也出现升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大宗商品价格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双双回落。7月至8月前后,美股和港股将迎来2季报或半年报。我们预计投资者可能借此机会评估经济增长状况以及近期反弹行情的可持续性。

因此,市场波动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但考虑到中美周期反向、港股估值较低、且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我们认为外部波动或将不至于彻底逆转港股的上行趋势。

国内方面,积极因素仍在不断显现,进一步为市场和投资情绪提供支撑。上海宣布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北京也逐步解除封控管控措施。同时,我们预计更多利好政策或将出台以支持经济增长。财政部部长刘昆指出,财政部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

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下周将迎来回归2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为支持香港特区和香港市场的发展,不排除届时有望出台一些利好政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涨幅,且随着投资者将焦点将转向稳增长政策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潜在获利回吐压力也值得后续关注

政策和监管层面,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提出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我们认为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ETF互联互通有望促进金融市场融合,长期或将进一步改善流动性。

与此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

另外,加之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板块监管立场存在边际放松趋势,我们认为密集出台大规模超预期监管政策的可能性应该已经较小。

随着证监会起草《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施阶段,未来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长线资金。

往前看,我们认为港股从目前估值水平上仍然存在修复空间,因此我们预计港股仍将有相对韧性的积极判断依然成立,但是更为明显且持续的上涨空间将取决于增长和盈利的改善情况。

与此同时,鉴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而且市场存在获利回吐压力,我们也提示投资者关注潜在波动可能

未来值得密切关注的变量包括:1)政策支持及对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2)美股市场波动;3)中美关系与监管合作动态。具体到板块配置方面,考虑到目前环境,我们认为高股息收益率标的和优质成长股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观点的主要逻辑和上周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ETF纳入互联互通又近一步。

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提出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ETF的基金份额。

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报告《中金: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容纳入ETF》中指出,ETF纳入互联互通不仅有利于丰富交易产品种类、为外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对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融合,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也有重要意义。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国结算分别制定或修改相关业务规则,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布。

图表5:根据现有ETF互联互通纳入标准,可能合资格的北向ETF基金名单

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中国推动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为大型支付平台指明了发展和整改方向。我们认为此举将有助于金融监管机构在执行法律法规时更加有的放矢。

3)证监会拟发布新规规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两个月后,证监会上周五起草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暂行规定》拟优先纳入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此后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后,拟逐步纳入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合规稳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

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推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和存款转向金融资产,从而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长线资金。

4)南向资金流入势头保持不变,海外资金流出规模攀升。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股市的热情不减,上周连续五个交易日流入香港市场。具体来看,南向资金上周日均流入规模14亿港元,与此前一周的39亿港元相比流入步伐有所放缓。与此同时,上周海外ETF基金流出香港股市的资金规模共计3.31亿美元,海外主动型基金上周也流出香港股市,流出总量为2.84亿美元。整体来看,来自EPFR的数据显示,上周共计6.15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

投资建议

虽然市场可能存在获利回吐和盘整压力,但我们认为利好政策、低估值和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有望继续为市场提供支撑。我们认为潜在波动有望带来更好的重新布局机会。

投资建议方面,鉴于目前宏观环境,我们认为存在确定性的板块(股息支付带来的确定性或可预见性经营性现金流带来的确定性)仍将是合理选择。因此,我们推荐高股息标的,如银行、部分公用事业和能源板块。另外,我们也建议关注估值存在折价而且监管环境逐步改善的优质成长板块,例如汽车、医疗设备、部分互联网和消费板块。

重点关注事件

1)中国经济增长与政策变化;2)地缘局势;3)疫情变化;4)中美关系。

编辑/somer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