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登出
中文简体
返回
登录后咨询在线客服
回到顶部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即将公布。你完全了解六月份的数据了吗?关注Moomoo并分析上个月的数据,看看它能否为你激发新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将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上个月的数据,同时考虑市场的反应。加入我们,解读总体趋势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陷入困境,股市出人意料地强劲,令人困惑。
可以为制造业健康状况提供宝贵见解的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2023年6月为46%,较5月份的46.9%下降0.9%。这是 制造业经济活动连续第八个月萎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股市一直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7月,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已飙升30%以上,从技术角度来看,这表明美国股市目前处于牛市区间。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经济和股市之间的这种分歧会持续吗?鉴于经济下滑的迹象,这是否表明股市蓬勃发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也许是时候考虑潜在的回调了。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通常是每月发布的第一个关键经济指标。本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大流行以来的新低。
在深入研究这背后的原因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解释读物方面学到了什么。
1。首先,采购经理人指数提供的是连续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因此应将其与上一时期的发布进行比较。
2。其次,当采购经理人指数值高于50%时,表示制造业正在扩张,而低于50%的值表示收缩。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6%,低于制造业50%的基准线和48.7%的整体经济平均水平,表明经济前景悲观。
仔细研究其组成部分可能会使我们对商业环境有进一步的见解。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当我们分析数据时,寻找 “异常变化” 很重要。
图表显示 六月份的所有商品均低于 50%,表明制造业工人对经济持悲观态度。
此外, 大多数数据显示出下降趋势,显示了超过一半的类别 更快的下降率.
此外, 四个指数从50%以上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子指数——生产、库存和就业——跌幅最大(我们在图表中对其进行了标记)。
首先,本月生产指数下降了4.4%,表明各公司仍在削减产量。其次,由于订单减少但供应商交货速度更快,再加上公司努力降低库存风险,库存迅速减少。
此外,经过两个月的扩张,就业已经收缩,一些公司暂停招聘,甚至开始裁员。
从多个角度来看,与5月相比,美国制造业萎缩的速度有所加快, 对2023年下半年的乐观情绪似乎也在减弱.
但是,可能有一线希望——与通货膨胀挂钩的原材料价格指标支付价格指数已进一步下跌,缓解了工厂的一些价格压力,为制造业带来了一线希望。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制造企业的意见
● 一家计算机和电子公司表示:美国经济放缓导致2023年剩余时间的业务预测被修改/下调。客户不愿意提前购买。
● 一家化工产品公司表示:客户订单肯定放缓了。我们公司原本认为2023年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结论
ISM制造业商业调查委员会主席蒂莫西·菲奥雷表示:“需求仍然疲软,劳动力短缺导致生产放缓,供应商闲置产能。 进一步裁员的迹象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市场反应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由于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未达到市场预期的47.2,数据公布后,市场反应消极,美元指数小幅走低。
美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的坏消息的影响。看来大多数投资者仍然看好美国经济,并认为它今年不会陷入衰退。此外,受2022年利率上升打击的大型科技股今年也获得了巨大提振。
但是, 衰退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疫情爆发后,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新低,这可能表明 “股市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
因此,对于 投资者应将目光投向当前回报之外,为经济衰退到来时股市可能下跌做好准备。 投资者可以关注即将举行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因为美联储可能会重启加息议程。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想了解更多吗?
如果您发现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趋势很有用,我们建议您查看Moomoo上的基本面分析课程。这些课程提供了潜在的宝贵见解和知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经济指标,最终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6月份见解] 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放缓。股市还能保持强劲多久?
免责声明:此内容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仅用于信息交流和教育目的。 更多信息
2
20
1
+0
10
原文
举报
浏览 9966
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