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毛尖”改名“茅台”,聊聊港股市场上的“命名套路”

“毛尖”改名“茅臺”,聊聊港股市場上的“命名套路”

智通財經 ·  2021/02/20 07:10

來源:智通財經

作者:符亞威

01.png牛牛敲黑板:

在港股市場上,蹭熱點命名是一種炒作套路。這類公司往往輕業務重炒作,不重視公司經營,但注重各類概念炒作,頻繁改名,什麼概念火蹭什麼公司名,動輒以「中國XX」、「XX新能源」、「XX區塊鏈」……等命名;納入指數系,炒作資金哄抬股價,把市值買到膨脹虛高,直到符合納入指數標準,吸引散户高位接盤。

近日,一家名為「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00362)的港股上市公司發佈的一則更名公告引發熱議,熱議的核心在於該公司將更名為「中國國龍茅臺集團有限公司」。

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不僅跟茅臺沒半毛錢關係,跟名茶信陽毛尖也沒什麼關係。這是一家主要從事化工業務的中國香港投資控股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公司酒類銷售板塊的營收為0.69億港元,不到公司全年營收的三成。

此次更名距離公司上次改名為「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僅時隔兩年,如今公司持續經營業務中已不見茶葉相關業務的身影。

公司的名字,從「東君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大慶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到「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再到此次擬更名的「中國國龍茅臺集團有限公司」,信陽毛尖歷經多次改名,公司業務沒有實質變化,經營業績也不見上漲。

信陽毛尖改名史

2月16日,信陽毛尖(00362)發佈公告,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Xinyang Maojian Group Limited」更改為「China Dragon Moutai Group Limited」,並採納「中國國龍茅臺集團有限公司」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稱,以取代現有名稱「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

2月17號,信陽毛尖盤中盤初急升逾45%,隨後兩個交易日連續下挫,2月19日收盤報0.41元。

2月17日拉昇過程中,信陽毛尖日內成交超過1億元。作為一支長期「不動如山」的仙股,信陽毛尖過往日成交通常在十萬、百萬量級。

因此,2月17日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恐怕已鉅虧。

信陽毛尖最初在港股上市時所用名稱為東君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於2000年12月7日在開曼羣島註冊成立,並於2001年5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僅一年,公司便在2002年10月18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名稱由上市之初的「東君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大慶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也將變為「大慶石化」。

當然,這個「大慶石化」跟家喻户曉的大慶油田也沒什麼關係。公司給出的改名原因,是因為公司與大慶市經濟貿易委員會於2002年1月29日簽訂意向書,成為大慶市政府在香港與澳門的代理,協助大慶市企業在香港、澳門以及其他海外國家尋求商機與集資。

2007年,由於集團預期原油價格將會有上升之風險,因而出售了旗下石油化工業務,轉向發展和研發煤化工產業。2007年5月30日,公司公告,建議名稱由「Daqing Petroleum and Chemical Group Limited 大慶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改為「China Zenith Chemical Group Limited 中國天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

這次蹭了「中國」兩字,顯得高大上了。

2018年1月,中國天化工附屬子公司Prosper Path Limited全資收購了信陽毛尖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並簽署了相關業績承諾協議。

同年11月,該公司第一名稱由「China Zenith Chemical Group Limited」更改為「Xinyang Maojian Group Limited」,即公司名稱由「中國天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當時公司董事會稱,更名是認為中國茶業務將成為集團未來主要收入及利潤來源之一,並希望實現綠色轉型。

2020年3月,信陽毛尖擬更名為「中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同年5月,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延遲寄發有關建議更改公司名稱的通函,此後便無下文。

信陽毛尖主營業務乏善可陳:據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期報告,信陽毛尖實現收入2.23億港元,虧損7842萬港元,同比擴大52%。

港股公司的「命名套路」

在港股市場上,蹭熱點命名是一種炒作套路。

這類公司往往輕業務重炒作,不重視公司經營,但注重各類概念炒作,頻繁改名,什麼概念火蹭什麼公司名,動輒以「中國XX」、「XX新能源」、「XX區塊鏈」……等命名;納入指數系,炒作資金哄抬股價,把市值買到膨脹虛高,直到符合納入指數標準,吸引散户高位接盤。

另外,根據港交所前任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定義,「老千股」指的是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而主要通過玩弄財技(即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資本運作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的情況。運用財技「向下炒」、溢價收購關聯方資產是主要的手段。

記住:蹭熱點命名、頻繁資本運作。

2015年12月9日,華保亞洲(810)的一則公告令人驚呆:更改公司名稱已獲確認,中文股份簡稱將由「華保亞洲」更改為「中國互聯網投資」。不僅有「中國」,還有「互聯網投資」,一聽就牛掰得不行。

當時該公司市值只有1.2個億,近期成交每天不過20萬,期間還有過一配四、十合一。

香港的「合股大王」茂宸集團也歷經多次改名,從最早的「互聯控股」改為「華滙控股」,後又改名為「首創」、「怡南實業」、「威利國際」、「民信金控」,又是「茂宸集團」。經常登上港股漲跌幅榜的前10位,動輒漲跌30%以上。該股只有2018年曾盈利,其餘年份年年虧損,從1999年開始,經歷2合1、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10合1、5合1、5合1、10合1等超過10次的合股記錄。

可謂是明明白白告訴全世界:我是LJ!

如同60年代,大家喜歡起名叫「建國」、「建軍」,7、80年代「偉、傑、芳」,00年代「悦、欣、怡、蕊、梓、涵、研」,每個廣東人身邊都有一位「嘉欣」一樣,港股的市場上蹭熱點的資本玩家們也有自己青睞的名字。

最受歡迎的名字:中國、國際。另外,改名亦與時俱進,什麼火叫什麼。

下面請看題:

中國資源交通、中國星集團、中國趨勢、中國置業投資、中國信息科技、中國新能源動力、中國幸福投資、中國農產品貿易、中國天然氣、中國食品、中國煤層氣、中國國家文化產業。

以上11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哪家是真國企?

如果這道題你都答對了,大概率是港股老韭菜。

答案:中國食品。

至於剩下10家是幹啥的?筆者也不太清楚。

再請問:同樣在港股上市的中國鋁業和中國鋁罐是什麼關係?

我想,正兒八經的國企中國鋁業也一臉懵逼。

以國際冠名,亦受到熱衷炒作的大股東鍾愛。

畢竟,港劇《棟篤神探》中有經典名句:「我們要背靠祖國,面向國際。」

格局最大的名字:四海國際。

一看名字,頗有八十年代《縱橫四海》裏周潤發小馬哥內味。

最正道的名字:永義國際。

還以為是天地會的堂口。

最瀟灑的名字:意馬國際。

如果不小心愛上這匹野馬,你將在2021年1月被慘烈收割:

big

最自信的名字:譽滿國際控股。

不知這個「譽」,是美譽還是商譽?

big

編輯/Jeffy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