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moo US 幫助中心-股息再投資計劃
中文繁體
返回
下載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股息再投資計劃

1. 什麼是DRIP?

股息再投資計劃(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 DRIP),是MooMoo Financial Inc提供給投資者的一項「全自動」的再投資服務。該計劃會將您收到的現金股息自動用於購買「同一股票」的更多股份,即使現金股息金額不足以買入一股也能以碎股形式獲得。通過DRIP,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現金股息來增加投資回報率,實現帳戶的複利收益。

注:參與DRIP,用現金股息購得的股份可能會包含四位小數的碎股。

 

2. 如何設定加入DRIP計劃?

您可以通過帳戶設定來配置參與DRIP計劃。為保證能夠自動地從下一次股息發放起開始再投資,建議您在購買股票後立即加入DRIP。

路徑:「帳戶」-「全部」-「交易」-「股息再投資」

 

3. 股息會在何時被再投資?

如果您在股息支付日之前作為登記在冊的分紅股東,並參與了DRIP計劃,我們將在確認收到股息當天,使用MOC訂單買入同一標的。所有加入DRIP計劃的投資者將按照當日MOC訂單的加權平均成交價獲得股份。

注:

  • DRIP的股份購買通常會在市場接近收盤時進行,因市場狀況會有所不同,若股份是通過多筆不同的價格成交,參與者將按照訂單的加權平均成交價格獲得股份,以確保所有參與者獲得股份的價格一致。

  • MOC訂單為接近市場收盤價的訂單

 

4. 加入DRIP需要哪些條件?

  • 美股證券:僅限於在美國上市交易、發放現金股息的股票;

  • 綜合帳戶需開通支持碎碎股交易的綜合帳戶;

  • 支持DRIP在加入DRIP之前,還需確認您的持股是否支持該計劃,您可以通過股票報價頁面查看該標的是否有DRIP標識。並非所有上市交易的股票都適用於股息再投資計劃(DRIP),如債券、基金等無法支持碎碎股交易的標的無法參與DRIP計劃

 

5. DRIP截止時間及到賬時間

加入DRIP截止時間是該股股息支付日前一天晚上00:00 AM(美東時間),股息再投資股份的到賬時間通常是在股息支付日第二個工作日。

 

6. 為什麼我的股息沒有再投資?

股息未再投資可能有幾個原因:

  • 市場流動性問題導致無法從市場購買股份;

  • 在截止日期之後才加入DRIP;

  • 若股息再投資會導致帳戶出現保證金不足,則不會執行再投資。請注意,在提交股息再投資下單指令時,會進行風控校驗。

  • 帳戶未完成税務認證或存在預扣税問題。(Uncertified/Back-up withholding tax )

  • 觸發Anti-money laundary機制

  • 或帳戶屬於其他受限制類型

 

7. 現金股息是否是全部用於再投資?

不會。只有税後(如果帳戶需繳納預扣税)的股息才能進行再投資。

 

8. 保證金購買的股票是否有資格進行再投資?

是的,即使您是通過保證金購買的股票,您獲得的股息也有資格進行再投資。

 

9. 通過股票收益計劃借出的股票股息是否符合再投資資格?

是的。即使通過股票收益計劃借出的股份,只要持有股東符合派息資格,這些股份發放的股息仍然適用於股息再投資。

 

10. 如何通過結單查看股息再投資獲得的股份?

如果您加入了股息再投資計劃(DRIP),並且是現金股息的合資格股東,股息再投資股份通常會在股息發放後的第二個工作日入賬。您可以在帳戶結單的交易記錄中查看通過DRIP購買的股票,一般會用“DRIP”代碼標明,表示股息再投資訂單。

 

11. Fee Schedule 通過DRIP獲得的股票是否會產生佣金費用?

對於通過股息再投資計劃(DRIP)獲得的股票,會根據非整數股訂單費率收取。具體詳情,請訪問我們的幫助中心

熱門市場機會

熱門金礦股 熱門金礦股

在貿易戰前景尚不明朗、經濟衰退擔憂加劇的情況下,黃金價格今年屢創新高,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近30%。對美股投資人而言,投資金礦股是參與這波行情浪潮的重要機會。 在貿易戰前景尚不明朗、經濟衰退擔憂加劇的情況下,黃金價格今年屢創新高,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近30%。對美股投資人而言,投資金礦股是參與這波行情浪潮的重要機會。

立即解鎖

熱門討論

貿易戰升級,中國股市何去何從?
🎙️討論: 1. 中歐電動汽車談判最近開始。這些談判將如何影響相關股票的表現? 2. 在當前貿易緊張局勢下,你會如何調整對中國股票的投資策略? 展开

熱門討論

FOMC維持利率但不確定性高企:美股後市走向如何?
🎙️討論 1. 美聯儲強調政策路徑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你更關注利率預期變化還是經濟數據對市場的短期影響? 2. 若核心通脹維持高位,哪類板塊更具交易機會——防禦型股票還是科技成長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