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金证券: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加速 “十五五”或迎资本开支高峰

國金證券:可控核聚變產業化加速 「十五五」或迎資本開支高峰

智通財經 ·  05/20 09:16

國金證券重點關注中游設備尤其是高溫超導磁體環節。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可控核聚變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及環保優勢,Q值突破1實現能量盈虧平衡,行業累計融資超71億美元。隨着高溫超導磁體技術突破及EAST項目創造"億度千秒"新紀錄,重點關注中游設備尤其是高溫超導磁體環節。該行看好可控核聚變行業在「十五五」期間資本開支進入加速釋放週期,相關設備公司的訂單有望釋放,建議重點關注板塊資本開支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可控核聚變——未來發電能源的優選

可控核聚變性能優異、核心指標Q值持續提升、產業化資本加速,是未來發電能源的優選。可控核聚變發電的模式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佈置靈活、安全環保等優點,相較於其他主流發電方式優勢顯著;從核聚變的商業化落地來看,Q值的大小決定了商業化落地的進程,近年來Q值不斷提升、已經大於1,實現能量的盈虧平衡;目前國內多個核聚變Q值目標持續提升,商業化落地進程有望持續推進。此外,國際資本也處於加速階段,根據《核聚變2024行業報告》,多數核聚變公司預計核聚變商業發電在2031-2035年實現,2024年行業累計融資金額已經超過71億美元,同比23年增加9億美元。

25年可控核聚變產業技術突破+招標加速,「十五五」期間板塊進入密集資本開支期

(1)技術端:高溫超導磁體技術突破,推進板塊商業化落地進程。磁約束是核聚變實現反應的主要約束方式,25M3能量奇點公司在高溫超導磁體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自主研製的大孔徑強場磁體——經天磁體成功完成了首輪通流實驗,產生了高達21.7特斯拉的磁場,推動高溫超導在覈聚變落地進展。

(2)產業落地端:2025年EAST項目實現重要突破,在安徽合肥創造新世界紀錄,EAST首次完成1億攝氏度1000秒的「高質量燃燒」;可控核聚變領域「聚變三重積」的兩大指標分別爲燃燒時間、燃燒溫度,本次EAST項目的實驗結果「億度千秒」代表着商業化落地的重要進展。

(3)資本開支加速,看好板塊「十五五」期間高景氣度。當前我國可控核聚變正處於實驗堆建設、工程堆驗證階段;根據該行梳理,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設主要來自於中國核工業集團體系、中科院體系、商業公司、高校系四大方向,單個實驗堆的投資金額在幾十億元到上百億體量;今年以來中科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進行CRAFT低溫測試平台、TF繞組、TF磁體焊後機加工及配套服務等多個項目招標,招標金額多爲幾千萬級,持續印證着產業景氣度;隨着我國多個實驗堆持續進入招標階段,看好可控核聚變產業在「十五五」期間有望進入密集的資本開支期。

產業鏈核心價值量主要在中游設備,磁體環節價值量最大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設備主要包括磁體、偏濾器、第一壁、真空室等;參考國際最大的核聚變項目ITER項目的成本構成來看,磁體、真空室、供電環節、製冷環節成本佔比分別爲28%、8%、8%、5%;其中磁體爲核聚變產業鏈價值量最大環節,高溫超導磁體有望貢獻更高的磁場強度,使得磁約束效果更好,有望成爲未來反應堆的磁體主要趨勢,重點關注高溫超導磁體的相關公司。

風險提示

可控核聚變實驗結果不及預期、可控核聚變資本開支投入不及預期。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