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來源 / 節點財經
白酒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幾乎已經是衆所周知,有人說行業寒冬還將繼續,有人說拐點即將到來,莫衷一是。而隨着去年白酒上市企業紛紛披露業績,這樣的討論更加熱鬧。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汾酒最近幾年的表現可以說很扎眼。
最新的業績顯示,山西汾酒2024年全年營收360.11億元,同比增長12.79%;歸母凈利潤122.43億元,同比增長17.29%;扣非凈利潤122.46億元,同比增長17.24%。依靠這樣的增速,山西汾酒在行業內的排位不斷提升,儼然已經成爲茅台、五糧液之下排名第三的品牌。但是,俗話說「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山西汾酒的業績還能保持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嗎?這在很多人心裏其實一直都有疑問。
畢竟,腹背受敵的「白酒老三」,位子是最不好坐的。01 業績背後,高速增長還能持續嗎?
從表面的業績數據來看,山西汾酒的業績確實不錯,但魔鬼藏在細節裏,如果深挖業績數據可以發現,雖然其營收、利潤雙增長,但相比2023年,山西汾酒的增速明顯放緩,營業總收入、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的滾動環比增長率分別爲-1.45%、-0.92%和-0.99%,均增速較2023年明顯下滑。
這一趨勢在最近的兩個季度也已經有所體現。根據最新的業績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山西汾酒的營收增長下滑11.32%,凈利潤下滑10.24%,均遭遇「雙位數」下滑。這種情況,在過去近五年的歷史中都非常罕見。到了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也只有「個位數」,相比前幾年也遜色不少。
拉長時間線,從2021年開始至今,山西汾酒的增速就處於逐步放緩的趨勢。比如2021年至2024年,其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爲42.75%、31.26%、21.80%和12.79%。同期,其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爲72.56%、52.36%、28.93%和17.29%,趨勢一目瞭然。
分季度來看,山西汾酒的銷售額季節性就非常明顯,一季度是銷售旺季,二三四季度爲淡季。前文已經提到,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只有7.72%和6.15%。
旺季尚且如此,2025年全年的增長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從合同負債等其它的業績重要指標也可以發現,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的合同負債爲58.18億,同比增長4.09%,而去年同期增速高達33.98%。過去幾年,山西汾酒大力推動全國化,經銷商隊伍快速發展,合同負債也保持了不錯的增幅,但這一趨勢似乎也在改變。
可以說,山西汾酒的增長已經露出了從高速時代向中低速時代轉向的跡象。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在《節點財經》看來,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山西汾酒大力推進的全國化進程正在從開拓向守城轉變,這可以從省外業務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可以看出端倪。2022年之後,儘管山西汾酒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戰略,但其省外業務佔比一直維持在60%上下,並沒有明顯增長。
未來,山西汾酒面對的可能是要穩住全國化的市場份額,而在全國市場中,其要挑戰的對手茅台、五糧液則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其之所以較「茅五」仍有一定差距,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銷售來源幾乎全部來自經銷商,線上和直營業務的銷售佔比很低。
當然,山西汾酒的快速增長,經銷商功不可沒,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在外地打出品牌效應。但是,直營業務的毛利率更高,相比之下,經銷商模式在業績方面更容易出現企業壓貨的情況,業績有多少水分也更容易被質疑,很難說清楚。
步子邁得太大,難免有隱患,這是很多行業與公司已經驗證過的規律。特別是在白酒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過度依賴經銷商模式的爆量,是不是能夠實現持續性增長,本身就存在疑問。相比之下,茅台、五糧液之所以能夠長期穩居前二,與其經銷商網絡的穩定也不無關係,背後反映的則是不同的渠道戰略。
當然,山西汾酒持續高增長難以爲繼,還有一個必須要提的就是行業背景。這一點已經毋庸多言,價格倒掛、庫存壓力增高等問題其也沒有躲得開。而在《節點財經》看來,隨着山西汾酒以黑馬姿態成爲行業「老三」,茅台、五糧液幾乎必然開啓反擊模式,瀘州老窖、洋河也不會善罷甘休,其競爭壓力可能將會上一個強度。
隨着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在持續高歌猛進的大舉擴張與穩紮穩打地深耕重點市場之間,山西汾酒或許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取捨。02 總經理仍有懸念,二股東頻頻減持
其實,在山西汾酒近年來業績的高歌猛進背後,其在公司治理層面的深層問題被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自從2023年5月,原總經理譚忠豹退休後,山西汾酒的總經理職位一直處於空缺狀態。
當然,2024年12月底,武躍飛被任命爲大股東汾酒集團的總經理,填補了一年半的空缺。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上任半年後,做爲上市公司的山西汾酒在總經理一欄仍顯示空白。
這種高層職位的長期空缺帶來的隱患很多,比如可能導致決策鏈條不清晰、戰略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在白酒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這種缺位可能影響公司的市場反應速度和競爭能力。
當然,缺失總經理所隱藏的風險,山西汾酒自己肯定也應該清楚,可爲什麼遲遲沒有明確的人選,箇中緣由外界難免好奇。
2024年2月,山西汾酒宣佈聘任李沛潔、張永踊爲公司副總經理,王懷爲公司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宋亞鵬爲公司總經理助理,許志峰爲公司董秘。這一系列涉及公司核心管理崗位的人事變動一度引發外界關注,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平穩過渡,但如果考慮到總經理之位長期懸而未決,這樣「大換血」式的調整就有些耐人尋味。
到了今年4月20日,發佈2024年業績前幾天,山西汾酒突然宣佈了董事會重大調整:陳鷹、餘忠良兩名董事同時辭任,並提名三名新董事候選人
其中,餘忠良因達到退休年齡卸任,而陳鷹自2021年加入汾酒董事會,作爲第二大股東「華潤系」的代表,曾主導華潤與汾酒的戰略協同項目,被視爲推動公司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人物。他在正值汾酒全國化戰略進入深水區之際突然離任,對華潤與汾酒集團戰略合作造成什麼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
而就在此次人事調動前不久,「華潤系」旗下華創鑫睿進行了減持,而《節點財經》發現,從2023年9月至今,華創鑫睿已經多次減持。對此,市場中已經出現質疑的聲音。
衆所周知,企業管理層的穩定性對企業長期戰略執行至關重要,而作爲山西省國企與華潤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標杆案例",山西汾酒治理結構的穩定性也不容忽視,這可能對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白酒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在業績高增長的光環下,治理層面的「暗流湧動」將在多大程度上決定汾酒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值得保持關注。
*題圖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