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經風光無限的「牀墊第一股」 慕思股份 ,如今業績數據暴露出增長難題,增收不增利背後,暗藏着怎樣的經營危機?」
增收不增利,業績增長遇瓶頸
近日,慕思股份公佈2024年業績與2025年一季報,這兩份成績單讓不少投資者皺起眉頭。2024年,公司營收雖有0.43%的微增,達到56.03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卻下滑4.36%,降至7.67億元。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頹勢仍在延續,營收同比下降6.66%至11.21億元,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16.43%,僅爲1.18億元。
業務結構失衡,牀墊獨木難支
深入剖析業績,不難發現慕思股份的業績增長嚴重依賴牀墊業務。2024 年,牀墊營收佔比 47.81%,達到 26.79 億元,同比增長 3.78%,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然而,其他業務卻不盡人意,牀架營收同比下滑 0.07%,沙發營收下滑 0.42%,牀品營收下滑幅度更大,達到 7.47%,其他業務營收也下滑 12.68%。並且,牀墊業務的毛利率也在下降,2024 年爲 61.42%,同比下滑 0.91%。
銷售渠道遇阻,電商經銷皆承壓
從銷售渠道來看,電商業務呈現出複雜的局面。雖然電商銷售營收整體呈增長趨勢,2021 - 2024 年,電商模式營收分別爲 8.80 億元、7.98 億元、10.31 億元、10.93 億元,但公司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慕思電商卻陷入虧損。2024 年,慕思電商營收 7.64 億元,卻淨虧損 20.86 萬元,這無疑對母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經銷業務也面臨挑戰,線下專賣店數量從 2023 年的 5700 餘家縮減至 2024 年的 5400 家,減少約 300 家。
銷售費用高企,增長動能不再
回顧慕思股份的發展歷程,其上市前後的業績表現差異巨大。上市前三年(2019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都保持着較高的增速,營業收入分別爲38.62億元、44.52億元、64.81億元,凈利潤分別爲3.33億元、5.36億元、6.86億元。當時,高漲的業績被認爲離不開高額銷售費用的催化,2019-2021年,慕思銷售費用分別爲12.10億元、11.05億元和15.96億元,銷售費用率遠高於行業平均值。但如今,即便銷售費用率仍維持在25.05%的高水平,銷售費用達到14.03億元,卻難以推動業績增長。此外,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0.9億元,較2023年減少43.63%,存貨週轉天數也從2024年的29天,在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提升至38.38天。
九成利潤用於分紅,實控人持股比例76.48%成大贏家
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慕思股份卻加大了分紅力度。2024 年分紅總額達到 6.89 億元,佔歸母凈利潤比例高達 89.79%,將近九成凈利潤用於分紅。其中,實控人王炳坤、林集永獲益頗豐,兩人累計持股比例達到 76.48%,獲得分紅金額合計約 5.27 億元。
尾聲:
「慕思股份「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電商業務的虧損、高額銷售費用的尷尬,以及高比例分紅背後的資本博弈,都爲其未來發展蒙上陰影。面對這些難題,慕思股份該如何破局?是繼續依賴牀墊業務,還是尋求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