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民生银行:2025开门红后,小微之王将往何方?

民生銀行:2025開門紅後,小微之王將往何方?

節點財經 ·  05/10 22:19

文 / 十一

來源 / 節點財經

日前,民生銀行呈現了一份難得的「開門紅」2025 年一季報:營業收入368.13億元,同比增長7.41%,實現八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同比正增長,且增幅不低。同時,還實現了淨利息收入、淨非息收入、存款總額、貸款總額等多維同比正增。這讓人們回憶起,十年前它的輝煌時代。

2014年以前,民生銀行憑藉小微業務在股份行中異軍突起,小微之王聲名遠揚。甚至在2012年,無論資產規模還是營業收入,民生銀行都幾乎實現了對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逆襲。一時間,風光無限。

不過到了2024年,民生銀行營業收入1362.90億元,連續四年下降,幾乎回到十年前的水平凈利潤327.22億元,更是創12年來新低,在股份行中墊底。反觀招商銀行,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凈利潤1495.59億元,在股份行中一路領跑,零售之王的美名依舊。

那麼,看似重振營收的2025年一季度,會是民生銀行的又一個重大拐點麼?

曙光初現,問題仍多

細看民生銀行 2025 年一季報,拉動營收增長的主要是淨非息收入,同比增長19.34%,而淨利息收入僅同比增長2.49%。淨非息收入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同比減少3.94%,而其他非息收入大增43.79%。其他非息收入的大頭是投資淨收益,這說明其賣出了部分浮盈的債券,從而實現了資本利得

然而,這樣的收入實現方式難以長久。一來,存量高息債券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耗盡殆盡則將失去一個調節利潤的利器。二來,如此操作也將面臨買入債券的壓力以維持金融資產規模,一旦利率上行,可能迅速消耗掉現有的浮盈,甚至承擔浮虧的風險。

同時,一季報的其他數據雖顯示了部分積極信號,但總體還是差強人意

比如,雖資產和負債同比雙增,但增幅僅0.72%和0.60%,相對微小,且環比爲負,規模拓展不算樂觀

又如,雖存貸同比雙增,分別增2.44%和0.48%,且存款增速高於負債,說明負債結構有所優化;但存款增速同時也高於貸款,且貸款增幅相較主要競對銀行尤顯微小,說明其信貸拓展仍然受阻

再如,不良率和不良餘額同比提升,可見資產風險還在繼續暴露

此外,在營收正增之際,民生銀行的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仍同比減少。

如果,再看數據維度更爲細緻的2024年年報,會發現民生面臨的問題恐怕還不止前述的全年營收利潤堪憂。

年報數據顯示,資產質量上,其不良出清仍需時日,地產、小微等貸款不良高企,遷徙率等領先指標並未好轉;風險抵禦上,資本充足率水平偏低,內生動力不夠,撥備覆蓋率處同業下游;負債結構上,高成本負債佔比依舊過高,直接影響其淨息差等等。

以上種種,都讓人暫不敢確信其發展拐點的來臨。同時,也讓人不禁想問,曾經的小微之王如今怎麼如此孱弱?部分答案也許隱藏在更久遠的行史中。

成也小微,敗也小微

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民生銀行小微業務瘋狂擴張的年代。

2008年前後,民生銀行確立了差異化發展路線——聚焦小微金融。民生銀行憑藉「一圈一鏈」獨特的批量獲客模式,小微貸款規模迅速增長,「小微之王」的美名也由此而來。

2009年至2012年,其小微貸款餘額從不足500億爆發式增長到3169.51億,短短3年時間增長了5倍以上,小微貸款佔比從5%增長至23%,而凈利潤也增長了2倍以上。

更讓人眼紅的是,小微貸款業務還顯著拉升了民生銀行整體貸款收益率,淨息差幾乎領跑股份行,同時不良率還維持在低位。可以說,在這段時間內,民生銀行賺錢賺到手抽筋。

就在民生銀行小微金融如日中天之時,危機悄然來襲。

2013年,其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41%,並在2014年進一步擴展到62%,撥備覆蓋率從2012年末的314%迅速下降至2014年末的182%,同時不良貸款餘額不降反升——各種跡象表明,小微業務開始出現問題了!雖然小微貸款規模還在持續增長,但民生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淨息差等都開始回落。

2014年後,民生銀行小微貸款規模持續壓降,不良貸款持續覈銷。然而暗流業已湧動,其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持續承壓,成爲橫亙在發展道路上的攔路石。

回首這一段瘋狂的歲月,表面看,最開始幾年,民生銀行確實吃到了小微金融藍海的紅利,但在進行狂歡之時,它似乎忘記「高收益=高風險」這一不變真理,忘記了銀行經營的特點是「收益前置、風險後置」。小微業務模式的創新終究還是出現了缺陷,在經濟週期的陣痛中,小微之王的神話就此落幕。

鳳凰涅槃,重生卻難

在小微業務上的折戟,讓民生銀行不得不重新規劃其戰略方向,尋找出路。自2014年起,民生銀行就開始了變革破局的探索。

戰略層面上,改革計劃不斷提出,從2015年的「鳳凰計劃」和《中國民生銀行中長期發展戰略(2016-2025)》,到2018年的「改革轉型暨三年發展規劃整體實施方案」,再到2021年的《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

管理機制上,有以事業部體制機制改革爲代表的市場營銷體系改革,以規模結構持續優化爲目的的資產負債管理提升,還有以優化風控架構爲抓手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等等。

業務層面上,其在公司、零售、金融市場等方面均有嘗試,包括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產品創新和服務能力,通過客群經營帶動業務協同並提供綜合服務,通過推動輕資本轉型擴大中間業務收入、節約資本佔用等等。

在《節點財經》看來這些美麗的願景,在每一年的年報均有所側重和體現,甚至有些方向和做法也爲同行所採用、實踐併成功。然而,對於民生銀行而言,10年求索後並未涅槃重生,反而歷經了其他磨難。

在2014年之前,民生銀行較重視房地產相關業務,並在此後將其作爲替代小微業務的資產投向之一。2018年和2019年,其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長超過2000億元,並在2019年末高達4761.99億元,在貸款中佔比超過15%。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以恒大爲代表的地產企業相繼暴雷,揭開了民生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的遮羞布。2024年末,其房地產貸款餘額3334.39億元,其中不良貸款166.98億元,不良率超過5%。

而民生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也從2016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特別是2017、2018這兩年,每年髮卡量超過1000萬張,信用卡貸款餘額每年增加近1000億,貸款佔比也從2016年的約8.4%提升至2019年的約13.8%。但好景不長,2019年信用卡不良率開始抬頭,接下來的3年疫情更是讓個人信用加劇暴露。

天時地利、獨缺人和

《節點財經》認爲,民生銀行不缺轉型藍圖,也提出過不少在今天看來很有預見性的業務方向,可是爲何至今仍未恢復元氣呢?也許有人認爲其仍消化不良、也許有人歸咎於其戰略執行力,也許有人認爲其運氣實在太差……但這些困難和問題是所有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我們不禁要問一句,爲什麼民生銀行至今仍難出泥淖?

試問,在銀行中什麼是最寶貴的?是人。是眼光獨到的人,是執行有力的人。謀劃好的戰略要人,落實好的戰略還是要人。民生銀行最困難的時候,恰恰缺少的是人和。

股東不和

作爲中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商業銀行,民生銀行從成立伊始股權就較爲分散,初始目的是爲了相互制衡,雖然在上市時做過調整,但直到現在,也沒有控股股東。在銀行進行這樣的股權結構安排恐怕好處有限,在困難時期更顯艱難。

首先,話事人的缺位,成爲了民生銀行公司治理的缺環,也讓其容易成爲資本大鱷在二級市場圍獵的對象——前些年泛海系、安邦系等相繼舉牌民生銀行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其次,缺少股東的有力支持,民生銀行在業務競爭上甚至與城商行相比也優勢不顯,不僅吸儲困難,好項目也輪不上,資本補充也困難重重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股東們都對民生銀行的貸款虎視眈眈,泛海系、東方系,一個個都把民生銀行當成了提款機,截至2024年末,民生銀行披露的關聯貸款仍高達730.56億元。

上下不齊

戰略規劃不斷改變。民生銀行最不缺的就是戰略規劃,從年報披露看,轉型時期的三年規劃年年寫、年年變,今年還是服務「兩大一優」,明年則又回到民企戰略,轉過年則又是其它。頻繁的戰略變化,上行無法下效,執行層面的人員跟不上快速的變化,連客戶都被搞得暈頭轉向。

機構人員不斷調整。服從於戰略規劃,機構和人員也不斷進行着調整,以銀行最重要的公司部爲例,三年間竟然四易其名稱和職責,難怪有人打趣道:「可能休個年假歸來,部門就已經不在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業務發展缺乏連續性,合規管理缺位自然是難以避免的。

事業部與分行爭利。事業部制可以說是民生銀行的一大特色,其獨特的激勵機制曾經幫助民生銀行迅速開疆拓土,平安、浙商等銀行曾紛紛效仿。但當「做強分行」戰略實施後,事業部與各地分行客戶交叉重疊,加劇了不同機構對客戶的爭奪,這本質上是內部權力界定混亂引起的內耗

人心浮動

狼性文化,收益風險難兩全。狼性文化,是對10年前民生銀行客戶經理營銷客戶時的能力刻畫。這樣的風格體現在業務拓展上,當然是敢闖敢衝,但若用在銀行的風險管理上,則易釀成不良後果。回顧民生銀行小微貸款、房地產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幾近瘋狂的增長速度,風險管理形同虛設。

拿來主義,人才聚散難有長。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在民生銀行也如此。業務擴張太突然,最好的方式是挖人,連帶着業務一起挖,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就是這樣,員工衝着「錢」來了,也是這樣,需要共患難時,人走了,還是這樣,某一領導離職時,一批人也走了。

人才培養,又一個紙上戰略。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每年都會出現在民生銀行的年報上,但也僅此而已。一邊是因早年擴張、拿着奇高的薪酬、盤桓在中高層的「領導們」,一邊是後期入行的、期待着遲遲不能兌現職業通道改革的「員工們」,共同構成了一幅死氣沉沉的畫面。

結語

2025一季報的部分數據確讓民生銀行似乎迎來了一絲曙光,同時在2024年年報中,在依舊沉重的不良壓力和脆弱的風險管理之外,也展現了它的不屈不撓:它正在努力進行人才梯隊建設,正在努力調整貸款結構,正在努力壓降高息負債,正在努力覈銷不良貸款,正在努力……

當四大行富有經驗的銀行家匯聚,當人事改革從紙面落到現實,當業務開展同時兼顧風險與收益,當包袱不斷在發展中得到解決,或許此時,我們確實可以期待民生銀行這一次的破局重生。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希望2025年是民生銀行新的起點。

*題圖由AI生成

「2025節點增長大會嘉賓演講」

↓往期文章↓

01

全聯併購公會尉立東

閱讀文章

02

分眾傳媒江南春

閱讀文章

03

360周鴻禕

閱讀文章

04

藍色光標潘飛

閱讀文章

05

用友郭金銅

閱讀文章

06

智聯招聘張月佳

閱讀文章

07

白山雲霍濤

閱讀文章

08

賽力斯郭鋒

閱讀文章

09

鈞源卜一洲

閱讀文章

10

崑崙學堂藍思佳

閱讀文章

11

肆拾玖坊陳寧

閱讀文章

投稿、約稿、建議與合作

請聯繫栗子總監

微信:Lettheskyfall_

郵箱:lizi@jdcaijing.com

文章內容授權轉載

請聯繫七星總監微信:q28298394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