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4月22日,金发科技(600143.SH)披露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605.14亿元,同比增长26.23%;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160.36%。同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业绩延续“触底反弹”态势,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49.06%与138.20%。
尽管财报数据呈现强劲反弹,市场对其业绩成色仍存分歧,尤其增长幅度与2023年创十年新低的业绩基数密不可分,细观公司利润结构,三大业务板块依旧显著承压,整体净利率低至0.99%,营收新高更偏向于"规模幻觉"。这种以价换量的“触底反弹”仍需辩证审视,尤其是造血能力的孱弱。
此外,源自前期激进并购的后遗症进一步显露,经营亏损、减值暴雷、费用侵蚀加剧,目前金发科技现金流持续吃紧、负债高悬,疫情初期的“快钱”已然是昙花一现。如此种种,恰是解读这份看似创纪录的年报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利润承压,转型业务深度亏损
年报显示,金发科技营收占比52%的主业务为改性塑料,即在普通塑料上通过多种方式加工改性,增强阻燃性、强度、韧性、抗冲击性等方面的性能塑料制品,应用在家电、汽车、电子、建筑等多个领域。此外,其余业务还包括材料贸易(占比20.44%)、并购的上游绿色石化(占比18%)、新材料产品(占比6%)以及2020年布局的医疗健康(占比9.25%)。
尽管公司营收逐年走高,但利润表现近期波动极大:

图源:choice数据
2020年,口罩、熔喷布成全球“抢手货”,金发科技净赚45亿,创下“历史大顶”;2021年,由于医疗健康产品价格回归常态,公司医疗健康板块业绩出现显著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5.38%至16.61亿元;2022年-2023年,受绿色石化板块业务亏损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9.89%、-84.1%,数额为19.92亿元、3.17亿元。
2024年的高增业绩,实质上系2023年同期基数为近十年最低,其绝对值低于2019-2022年同期任意一年。
分业务来看,其四大业务板块利润承压明显。金发科技主营板块改性塑料产品继续量升价跌,销售均价跌至6年低点,毛利率减少1.44个百分点,折射出行业内激烈的价格厮杀。
![big]()
图源:公司公告
2022年和2023年,金发科技改性塑料产成品销量分别为176.22万吨、211.25万吨,与之对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6.47亿元、269.66亿元,持续上升。依此计算,改性塑料产品在2022年及2023年的销售均价为14554元/吨、12765元/吨,2023年均价已经创近5年新低。2024年,公司改性塑料产品销售均价进一步下滑,销量255.15万吨,营业收入320.74亿元,产品销售均价为12570.64元/吨。
一方面系改性塑料行业经营门槛偏低,经营竞争激烈,近年产能扩张迅速,价格下移明显。这也造成目前中国改性塑料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产能超过3000吨的头部企业仅70家,市场格局分散。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高端改性塑料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如巴斯夫、
陶氏、杜邦、SABIC等优势明显,内资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内卷”,盈利能力与成长性受限明显。
![big]()
图源:公司公告
向上并购、纵向布局的绿色石化业务亦持续低迷,深度亏损。两大子公司辽宁金发、宁波金发虽然营收大涨,分别实现62.48亿元、72.85亿元,同比增长57.55%、15.62%,但亏损达到14.95亿元、4.98亿元,综合毛利率-6.36%,持续形成巨额拖累。
曾借疫情东风 “起飞”的医疗健康板块继续难改颓势,随着全球防疫物资供需格局逆转,自2023年开始,公司主营的丁腈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毛利率变负,业务规模从27.1亿元大幅萎缩至2024年的5.6亿元,毛利率暴跌至-34.22%。
三大业务在利润端集体失守,意味着这种以价换量的“触底反弹”需辩证审视,尤其现金流造血功能的持续性孱弱,以及前期激进扩张带来的长期后遗症。
杠杆扩张负债高悬,三重后遗症压顶
金发科技以283亿带息债务撬动的激进扩张,目前呈现出三重后遗症:经营亏损、减值暴雷、费用侵蚀。2024年,公司商誉和固定资产减值总计超过9亿元,折旧与利息费用均超10亿元,成为加剧盈利困局的主要推手。
![big]()
图源:公司公告
除了产品价格下滑,金发科技医疗健康板块2024年的减值超过了营收:高性能医用及健康防护手套建设项目部分闲置的生产线、异辛烷装置、甲乙酮装置等2024年确认减值6.63亿元,高性能医用及健康防护手套建设项目减值2734万元。
该项目诞生于疫情时期,2020年启动,总投资约50亿元,2022年8月暂缓建设,公司累计投入金额25.78亿元。
在绿色石化板块,公司对宁波金发、辽宁金发合计计提商誉减值2.77亿元。此前2019年5月,公司以8.8亿元完成对宁波海越100%股权的收购,改名为宁波金发;2021-2022年,公司合计18.8亿元收购辽宁宝来新材料控股权,改名为辽宁金发,基地总投资超80亿元。
两公司自收购以来均“水土不服”,受市场行情、产能爬坡等因素的影响,2021-2024年,宁波金发净利润分别亏损1.17亿元、7.47亿元、7.21 亿元、4.98亿元,累亏20.83亿元;2022-2024年,辽宁金发分别亏损1734万元、11.62亿元、14.95亿元。
![big]()
图源:公司公告
除此之外,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每年亦新增巨额折旧,2024年折旧计提达18.56亿元,导致金发科技管理费用走高至15.96亿元,同比增幅10.25%。
金发科技撬动上述收购的主要途径是举债。2020年-2024年,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总额自121亿元增长至196.6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增长至31%,有息负债由当年的101亿元增至2024年的283亿元,负债率逼近70%。
如今其账面资金已无法覆盖短债,2024年底公司账面资金余额35.39亿元,短期借款68.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185.4亿元。由于负债规模较大,金发科技财务费用已经逐年走高至12.1亿元,其中利息费用10.98亿元,而2020年财务费用总额仅为5.76亿元。
年报显示,金发科技尚有包含120万吨/年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阶段)、60万吨/年ABS及配套装置项目等扩产项目在内的17个重要在建工程,预算数合计达270亿元,后续全部完工尚需资金超过60亿元。
为此,公司仍在筹措资金。今年1月6日金发科技公告,公司拟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40亿元(含40亿元)中期票据。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等。
可以看出,高昂债务杠杆的“学费”还将长时间影响金发科技,其扩张豪赌的代价远超预期,疫情初期的“快钱”不过是昙花一现,目前对其"触底反弹"的乐观叙事是对公司系统性风险的忽视。(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黄田)
圖片系AI生成
4月22日,金髮科技(600143.SH)披露2024年業績,公司全年營收創歷史新高,達605.14億元,同比增長26.23%;歸母凈利潤8.25億元,同比增長160.36%。同日發佈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業績延續「觸底反彈」態勢,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爲49.06%與138.20%。
儘管業績數據呈現強勁反彈,市場對其業績成色仍存分歧,尤其增長幅度與2023年創十年新低的業績基數密不可分,細觀公司利潤結構,三大業務板塊依舊顯著承壓,整體凈利率低至0.99%,營收新高更偏向於"規模幻覺"。這種以價換量的「觸底反彈」仍需辯證審視,尤其是造血能力的孱弱。
此外,源自前期激進併購的後遺症進一步顯露,經營虧損、減值暴雷、費用侵蝕加劇,目前金髮科技現金流持續吃緊、負債高懸,疫情初期的「快錢」已然是曇花一現。如此種種,恰是解讀這份看似創紀錄的年報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利潤承壓,轉型業務深度虧損
年報顯示,金髮科技營收佔比52%的主業務爲改性塑料,即在普通塑料上通過多種方式加工改性,增強阻燃性、強度、韌性、抗衝擊性等方面的性能塑料製品,應用在家電、汽車、電子、建築等多個領域。此外,其餘業務還包括材料貿易(佔比20.44%)、併購的上游綠色石化(佔比18%)、新材料產品(佔比6%)以及2020年佈局的醫療健康(佔比9.25%)。
儘管公司營收逐年走高,但利潤表現近期波動極大:

圖源:choice數據
2020年,口罩、熔噴布成全球「搶手貨」,金髮科技淨賺45億,創下「歷史大頂」;2021年,由於醫療健康產品價格回歸常態,公司醫療健康板塊業績出現顯著下降,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5.38%至16.61億元;2022年-2023年,受綠色石化板塊業務虧損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爲19.89%、-84.1%,數額爲19.92億元、3.17億元。
2024年的高增業績,實質上系2023年同期基數爲近十年最低,其絕對值低於2019-2022年同期任意一年。
分業務來看,其四大業務板塊利潤承壓明顯。金髮科技主營板塊改性塑料產品繼續量升價跌,銷售均價跌至6年低點,毛利率減少1.44個百分點,折射出行業內激烈的價格廝殺。
![big]()
圖源:公司公告
2022年和2023年,金髮科技改性塑料產成品銷量分別爲176.22萬噸、211.25萬噸,與之對應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56.47億元、269.66億元,持續上升。依此計算,改性塑料產品在2022年及2023年的銷售均價爲14554元/噸、12765元/噸,2023年均價已經創近5年新低。2024年,公司改性塑料產品銷售均價進一步下滑,銷量255.15萬噸,營業收入320.74億元,產品銷售均價爲12570.64元/噸。
一方面系改性塑料行業經營門檻偏低,經營競爭激烈,近年產能擴張迅速,價格下移明顯。這也造成目前中國改性塑料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產能超過3000噸的頭部企業僅70家,市場格局分散。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高端改性塑料市場仍以進口爲主,大型國際化工企業如巴斯夫、
陶氏、杜邦、SABIC等優勢明顯,內資企業在中低端市場的「內卷」,盈利能力與成長性受限明顯。
![big]()
圖源:公司公告
向上併購、縱向佈局的綠色石化業務亦持續低迷,深度虧損。兩大子公司遼寧金髮、寧波金髮雖然營收大漲,分別實現62.48億元、72.85億元,同比增長57.55%、15.62%,但虧損達到14.95億元、4.98億元,綜合毛利率-6.36%,持續形成巨額拖累。
曾借疫情東風 「起飛」的醫療健康板塊繼續難改頹勢,隨着全球防疫物資供需格局逆轉,自2023年開始,公司主營的丁腈手套、口罩、防護服等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毛利率變負,業務規模從27.1億元大幅萎縮至2024年的5.6億元,毛利率暴跌至-34.22%。
三大業務在利潤端集體失守,意味着這種以價換量的「觸底反彈」需辯證審視,尤其現金流造血功能的持續性孱弱,以及前期激進擴張帶來的長期後遺症。
槓桿擴張負債高懸,三重後遺症壓頂
金髮科技以283億帶息債務撬動的激進擴張,目前呈現出三重後遺症:經營虧損、減值暴雷、費用侵蝕。2024年,公司商譽和固定資產減值總計超過9億元,折舊與利息費用均超10億元,成爲加劇盈利困局的主要推手。
![big]()
圖源:公司公告
除了產品價格下滑,金髮科技醫療健康板塊2024年的減值超過了營收:高性能醫用及健康防護手套建設項目部分閒置的生產線、異辛烷裝置、甲乙酮裝置等2024年確認減值6.63億元,高性能醫用及健康防護手套建設項目減值2734萬元。
該項目誕生於疫情時期,2020年啓動,總投資約50億元,2022年8月暫緩建設,公司累計投入金額25.78億元。
在綠色石化板塊,公司對寧波金髮、遼寧金髮合計計提商譽減值2.77億元。此前2019年5月,公司以8.8億元完成對寧波海越100%股權的收購,改名爲寧波金髮;2021-2022年,公司合計18.8億元收購遼寧寶來新材料控股權,改名爲遼寧金髮,基地總投資超80億元。
兩公司自收購以來均「水土不服」,受市場行情、產能爬坡等因素的影響,2021-2024年,寧波金髮凈利潤分別虧損1.17億元、7.47億元、7.21 億元、4.98億元,累虧20.83億元;2022-2024年,遼寧金髮分別虧損1734萬元、11.62億元、14.95億元。
![big]()
圖源:公司公告
除此之外,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每年亦新增巨額折舊,2024年折舊計提達18.56億元,導致金髮科技管理費用走高至15.96億元,同比增幅10.25%。
金髮科技撬動上述收購的主要途徑是舉債。2020年-2024年,公司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總額自121億元增長至196.6億元,佔公司總資產比例增長至31%,有息負債由當年的101億元增至2024年的283億元,負債率逼近70%。
如今其賬面資金已無法覆蓋短債,2024年底公司賬面資金餘額35.39億元,短期借款68.8億元,長期借款餘額185.4億元。由於負債規模較大,金髮科技財務費用已經逐年走高至12.1億元,其中利息費用10.98億元,而2020年財務費用總額僅爲5.76億元。
年報顯示,金髮科技尚有包含120萬噸/年聚丙烯熱塑性彈性體(PTPE)及改性新材料一體化項目(一階段)、60萬噸/年ABS及配套裝置項目等擴產項目在內的17個重要在建工程,預算數合計達270億元,後續全部完工尚需資金超過60億元。
爲此,公司仍在籌措資金。今年1月6日金髮科技公告,公司擬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40億元(含40億元)中期票據。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運營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等。
可以看出,高昂債務槓桿的「學費」還將長時間影響金髮科技,其擴張豪賭的代價遠超預期,疫情初期的「快錢」不過是曇花一現,目前對其"觸底反彈"的樂觀敘事是對公司系統性風險的忽視。(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