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康視雲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瑞銀集團、建銀國際、華泰國際爲其聯席保薦人。這是撥康視雲第三次遞表,繼其於2023年11月30日、2024年5月31日遞表失效後的又一次申請。
自成立以來,撥康視雲先後獲得過多次融資,2024年1月底,撥康視雲的估值爲4.69億美元,相當於36.5億港元,投資者包括建銀國際、遠大醫藥、德屹資本、深圳市高特佳、CNCB、蘇州中譽、興證資本等機構。
招股書顯示,撥康視雲成立於2015年,作爲一家以創新驅動的臨床階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開發新型及差異化療法。公司多年來專注於內部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同類首創及同類最佳眼科療法。撥康視雲已建立一個由八種候選藥物組成的廣泛而創新的管線,覆蓋眼睛前部及後部的主要疾病,其中有四款處於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四款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候選藥物。其中,兩款核心產品(CBT-001及CBT-009)均爲自主開發。
處於臨床階段的候選藥,包括CBT-001(核心產品)、CBT-009(核心產品)、CBT-006、CBT-004。CBT-001及CBT-004可能分別是治療翼狀胬肉及血管化瞼裂斑的全球首創藥物。公司還正在與美國藥管局合作,以期爲治療血管化瞼裂斑制定全球新標準。CBT-006適用於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相關的乾眼症,爲潛在的同類首創藥物。CBT-009爲潛在的治療青少年近視的全球同類最佳藥物。
公司核心產品CBT-001是一種潛在的同類首創藥物,採用多激酶抑制劑,以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爲靶點,適用於預防翼狀胬肉發展及減少結膜充血。預計它能治療各種中度至重度翼狀胬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目前全球並無獲批的藥物用來治療翼狀胬肉,翼狀胬肉的現有治療選擇是手術切除。一旦CBT-001獲得批准,有望成爲全球首款用來治療翼狀胬肉的藥物,通過早期非侵入性治療控制翼狀胬肉的發展,從而減少或推遲手術切除的需要。
據介紹,在大中華區,撥康視雲已於2020年與遠大醫藥就CBT-001簽署了商業化許可協議。該協議獨家授權遠大醫藥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對撥康視雲的核心產品CBT-001進行生產、商業化推廣,並允許轉授權,同時包含了專利使用費條款。這一合作亦使將公司可以藉助遠大醫藥覆蓋廣泛的分銷網絡,加快CBT-001的推廣和銷售,爲商業化進程大大提速。
另一核心產品CBT-009是一種阿托品眼用製劑,用於治療青少年近視(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於2023年1月完成第1/2期臨床試驗,並於2024年7月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提交研究新藥申請。公司表示,CBT-009可對目前治療青少年近視的護理標準進行改進。根據CBT-009的臨床試驗及製劑穩定性結果,基於公司進行的臨床前及臨床研究,CBT-009與現有水性製劑相比,預期能提高患者耐受性、安全性及產品穩定性。
而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候選藥物,包括CBT-007(用於提高青光眼濾過手術的成功率)、CBT-145及CBT-199(適用於治療老花眼的新化學實體)、CBT-011(一種適用於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抗體藥物協同作用共軛物,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是視網膜內液積聚引起的視網膜增厚)。
業績方面,公司是一家尚未錄得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撥康視雲未有營業收入,相應期間的研發開支分別爲845.7萬美元、1529.0萬美元、2749.2萬美元和2248.7萬美元,相應期間的淨虧損分別爲3539.8萬美元、6683.8萬美元、12941.8萬美元和5211.1萬美元。
撥康視雲稱,在香港上市集資將用於CBT-001的持續臨床研發活動,包括研發人員及研發活動的成本及開支;註冊備案及獲批後研究所需資金;撥付持續臨床研發活動,包括研發人員及研發活動的成本及開支,核心產品CBT-009的註冊備案的所需資金,以及生產設施及商業化活動所需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