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繁體
返回
下載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avatar
尊龙天子雄霸天下 女 ID: 105256989
😎📈💰$YNTN 随时在等待 小红书:@米米stable state
關注
    之前我筆記寫過的趨勢預判都一一應驗了,包括穩定幣,港新監管,還有payfi defi rwa的活躍發展,主包開始系統研究web3不久,覺得有必要時時反思和回顧,同時進行更系統的學習和接觸行業一線人士,才可以保持理性

    最近都在講🪙圈資金被AI和穩定幣虹吸,看BTC和Circle一週的走勢就能感受到這兩撥人的情緒分裂,but這是一種只看到流動性表象沒有看到結構性重塑的焦慮。

    1.穩定幣不只是簡單的買美元(我們討論美元穩定幣)
    買USDC/USDT背後發生了兩件事:
    錢進了 Circle、Tether 等機構的儲備池並被用來去投資賺利差,這是一種簡單清晰,收益受限的盈利模式。
    這是未來穩定幣發展會面臨的挑戰,即生息場景的開發。因爲消費者會覺得我把錢給了你,你去用我的錢賺錢,那我爲什麼要把錢給你。所以新興市場國家更容易接受穩定幣,因爲他們的選擇更少,且更看重穩定幣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接受模糊處理。而且穩定幣的交易速度和流通性大大高於美元,是一個具備全球美元可編程屬性的新型數字金融工具,而不是美元的劣化版本。

    現在看來,穩定幣最廣闊的落腳點是新...
    已翻譯
    1
    1
    btc現在越來越像是「鏈上黃金」,很多項目正在努力把它改裝成能跑起來應用的生態。
    so我們來了解誰在試圖給它裝「智能中控」以及這些項目和生態值不值得關注呢?

    🌕 爲什麼說比特幣像黃金?
    比特幣只能完成簡單的交易,不能發 NFT,寫智能合約,跑遊戲,背後的腳本語言非常保守幾乎無法擴展,就像黃金可以保存價值,但不能直接開銀行、寫合約、做DeFi。

    於是比特幣改裝廠就出現了!

    🛠️ Layer2:誰在給比特幣加裝智能系統?
    1. Stacks
    🔧 把智能合約跑在副鏈上,然後和BTC同步,主打「比特幣上的NFT、DeFi、名字系統」,最近更新了[sBTC] 機制。sBTC 是 「比特幣在Stacks生態中的錨定資產」。它的設計目標是:讓比特幣真正參與DeFi(去中心化金融)活動,同時依然保持比特幣原鏈的安全性。
    它不是非常新,但近期因爲 Stacks 推出的 Nakamoto 升級而重新引發關注,是現在生態最活躍的一條比特幣L2

    2. Rootstock(RSK)
    🔧 用類似以太幣的EVM跑合約,接收BTC資產,等於是「以太幣兼容 + BTC資產」,老資格選...
    已翻譯
    一|爲什麼是 PayFi?
    相比DeF的高收益、投機性,PayFi關注的是鏈上資產的現實用途,它要解決的問題很簡單也很重要:
    • 錢怎麼發出去:工資、獎勵、跨境打款;
    • 錢怎麼花掉:POS消費、電商結算、鏈上錢包;
    • 錢怎麼流轉和留存:API接入、USDC通道建設、多鏈清算機制。
    🧙🏼‍♂️PayFi 讓加密資產,成爲現實世界可用的、跨境、低門檻的金融工具。
    它不是「賭錢系統」,而是鏈上的「用錢系統」。
    就像「拼多多打下沉市場」一樣,PayFi 打的是傳統金融覆蓋不到的金融市場。

    二|PayFi的四大核心落地場景
    1|USDC鏈上流轉系統(Circle + Visa)
    • Circle 利用 USDC + API + 合規通道,把美元搬上鍊,打造「跨境美元」體系;
    • Visa 接受USDC結算,實質是開啓了鏈上卡組織清算模式;
    • 本質是把美元的結算軌道,從 SWIFT/ACH 遷移到區塊鏈,實現全球通用的數字美元。

    2|Infini 穩定幣工資系統:微型薪資通道
    • 穩定幣發工資 = 跨國、實時、低成本的鏈上發薪工具;
    •...
    已翻譯
    鏈上實用主義—Payfi,Crypto低調革命者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因爲OM開始質疑RWA賽道,但其實懂RWA的人都清楚OM從頭到尾只是蹭了RWA的敘事,核心玩法還是傳統的空tou炒作,根本沒有真正落地任何與現實資產相關的結構。
    所以OM的崩盤是它自身商業模式失敗不是RWA方向出了問題。
    ——
    我第一次接觸RWA概念時印象還是挺好的,它錨定真實資產的概念讓我聯想到以穩健著稱的伊斯蘭金融體系(偏個題)。RWA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區塊鏈版的「穩健金融邏輯」:強調與真實資產錨定,拒絕無中生有的投機遊戲;追求資產透明、收益清晰、風險共擔;試圖通過技術手段,防止金融陷入無限泡沫化。

    伊斯蘭金融強調禁zhi利息、反對過度投機,所有金融活動都必須建立在真實資產和實物交易的基礎上,體現的是一種剋制資ben貪婪、回歸實體經濟的金融哲學。

    而RWA雖然出發點不同,它依然在用資產上鍊+合規制度的方式,試圖爲區塊鏈世界建立起一套「有錨、有序、有真實價值支撐」的金融框架。它展現出來的這種對真實資產的敬畏、對金融秩序的重塑嘗試,是Crypto世界裏難得的「理性微光」

    接下來是一些對RWA現狀的看法:
    1|RWA是未來趨勢,但...
    已翻譯
    你該怎麼看現階段的RWA
    區域化的時代 保守的主權國家 還有智能被放大的個體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未來?

    最近在回看Lain,EVA 萬神殿還有攻殼機動隊,也在學習90年代互聯網革命浪潮。2000年初的計算機、數碼設備更有生命力,那時候的技術,是爲夢想服務的:啓動界面會發光、按鈕像星球、音效像冒險動畫;那時候的網頁是自學做的HTML,有彩色星星背景,自己寫歡迎語;少年們坐在網吧通宵,是爲了進入另一個可以創造自我的數字世界。
    而現在的技術,是爲效率和管控服務的:UI被統一扁平,交互被預設,「美學」變成「標準化的高級灰」;蘋果的美是無菌美,AirPods都做不出一滴多餘情緒;少年在刷短視頻,在算法下被安排情緒,而不是表達自己。

    過去三十年我們習慣了那種「想去哪就去哪、互聯網沒邊界、護照是資源、護照背後沒責任」的自由,那是美元霸權+技術紅利+制度樂觀主義共同撐起來的。
    但那種自由不是常態。
    現在我們回到了真正的大航海時代:有規則、有風險、有關稅、有利益的時代。
    全球化的底層正義邏輯似乎已經崩潰,也許全球化沒有終結,只是「去幻想化」了。它從「我們都是朋友」變成了「我們是搭子」。自由的時代結束的鐘...
    已翻譯
    世界不復鮮衣怒馬少年時
    RWA不是DeFi玩具,它是傳統金融的「代幣化戰場」

    一|RWA 是什麼?
    RWA = 現實世界資產上鍊
    簡單來說,就是把以下這些傳統資產,通過某種方式「Token化」放到鏈上:
    • 債券、股票、基金份額(=金融證券)
    • 不動產、房地產債權
    • 知識產權收益權
    • 碳排額度、應收賬款
    • 藝術品、黃金、存單

    二|「發 RWA」到底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你不僅要發一個代幣,還要映射它背後「真實資產的所有權、收益權或債務權」。
    而這三種權利,其實都落在了傳統金融一個非常敏感的定義上

    三|那什麼叫證券?
    按照SEC的判定標準,參考經典的 Howey測試,證券的定義包括:
    「一項基於他人努力所產生收益的投資合同」
    四個判定標準:
    1. 是否涉及資金投資?
    2. 是否投資於一個共同事業?
    3. 是否面向公衆,期待由他人努力產生的收益?

    四|那發RWA爲什麼容易踩中這些標準?

    當你在「發RWA」的時候,你可能以爲你只是在發一個鏈上的代幣。但其實,本質上你很可能正在複製一整套證券發行的行爲路徑:比如,你把一套房地產打包成Token並在鏈上發售,本質上你做...
    已翻譯
    爲什麼說發RWA就是發證券
暫時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