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建造一輛CyberCab的成本將低於3萬美元
製造成本:採用無箱製造工藝,預計每輛車的成本將在運行速率下實現約2-3萬美元的降低,這是在當前傳統制造工藝下無法實現的。
CyberCab生產:預計CyberCab在2026年開始生產時,將是第一個使用無箱製造的產品,預計隨後發佈的任何產品也將使用無箱工藝。
生產成本目標:在滿負荷生產時,公司預計建造一輛CyberCab的成本將低於3萬美元。
服務與充電設施投資:隨着2026年CyberCab的推出,公司將需要在其服務/清潔和充電設備(例如,安裝無線充電)方面進行投資,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可能是首批推出此類服務的州,因爲它們靠近製造設施和總部。
算力推動FSD大幅提升
FSD版本13:FSD版本13已向早期用戶推出,如果沒有發現問題,通常需要2-3周時間向更廣泛的受衆推出。
性能提升:這一版本應該從關鍵干預里程的角度展示比v12.5高出3-5倍的性能提升(大約每10,000英里一次)。
FSD無監督版本:管理層繼續針對明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推出FSD無監督版本的目標,與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的開始相吻合。
訓練計算能力提升:過去一年中看到的顯著改進可以歸因於訓練計算能力的增加,從20,000個GPU增加到大約90,000個GPU,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
FSD搭載率:Tesla評論說,在V12版本發佈到北美后,搭載率有所上升(超過20%),與今年4月相比,以及在10/10活動期間再次上升。
自動駕駛在歐美無對手
美國/歐洲競爭:管理層不認爲在美國/歐洲從成本/規模的角度有任何真正的競爭。
Waymo和Cruise:對於像Waymo和Cruise這樣的純自動駕駛出租車努力,Tesla認爲他們本質上是使用更多的傳感器(例如,激光雷達)來彌補基於規則的軟件的不足。
數據生成與規模:與擁有大量客戶車隊的Tesla不同,Waymo依賴於一個非常小的車隊,無法生成足夠的數據來有效訓練大型端到端模型。
中國競爭:在中國,Tesla觀察到更多的實體採取類似的端到端視覺架構方法。
歐洲法規挑戰:對於歐洲來說,自動駕駛的法規使其成爲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背景,因爲駕駛員必須批准車輛的自動響應,這將破壞自動駕駛功能的目的。
第三代Dojo芯片:預計在2028年推出的第三代Dojo芯片將是另一個大的推動因素,因爲第一代無法在成本/性能上與$英偉達 (NVDA.US)$競爭,第二代(2026年)仍然無法在性能上競爭(但應該可以實現成本平價)。
Optimus進展:2026年在工廠內部部署超過1000個人形機器人
部署目標:目標是在2026年在工廠內部部署超過1000個人形機器人,然後向外部客戶銷售。
Optimus智能發展:從開發的角度來看,「Optimus」的「智能」將繼續提高,並應該在某個時候反映出過去一年中FSD的快速改進。
製造目標: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將物料清單(BoM)降低到約3萬美元。
銷售策略:在向客戶銷售時,策略可能是將硬件和軟件一起銷售或出租機器人。
其它
Megapack需求:Megapack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公司堅持其今年增長超過100%的預期,意味着約27 GWh的產量。
法律訴訟:公司認爲最近法院駁回Musk薪酬方案的裁決是錯誤的,並將上訴該決定,儘管沒有回應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