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评论了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6月又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美债拍卖。问题是——
谁还愿意买?
过去外国央行(如中国、日本)、大型退休基金都是美债的买家,
但如今他们不是减持、就是观望。
市场信心已经动摇,美债殖利率高企,但仍然乏人问津。
⸻
如果美债拍卖失败,美联储会怎么办?
只有一条路:被迫重启QE(印钞买债)
这意味著——
1. 市场资金暴增 → 股市上涨(泡沫?)
2. 资金流向风险资产 → 推高通胀(尤其核心PCE)
3. 物价再度升温 → 联储降息空间再被压缩
4. 高利率持续 → 真正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这种牛市,并非建立在经济基本面改善,而是流动性幻象。
我们将面临的是一个「高利率 × 高通胀」的怪异环境——
这不是牛市,而是金融资产被资金推上去的假牛市。
真正的牛市,需要什么条件?
- 核心PCE 明显下滑至2%以下(目前仍高于2.8%)
- 美债拍卖能自然成交,不靠联储印钱撑场
- 政策利率回落至中性区间(1~2%)
- 就业放缓 → 工资压力下降 → 房租与服务通胀舒缓
所以现在该怎么做?
现在的市场非常危险:
- 利率高企...
谁还愿意买?
过去外国央行(如中国、日本)、大型退休基金都是美债的买家,
但如今他们不是减持、就是观望。
市场信心已经动摇,美债殖利率高企,但仍然乏人问津。
⸻
如果美债拍卖失败,美联储会怎么办?
只有一条路:被迫重启QE(印钞买债)
这意味著——
1. 市场资金暴增 → 股市上涨(泡沫?)
2. 资金流向风险资产 → 推高通胀(尤其核心PCE)
3. 物价再度升温 → 联储降息空间再被压缩
4. 高利率持续 → 真正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这种牛市,并非建立在经济基本面改善,而是流动性幻象。
我们将面临的是一个「高利率 × 高通胀」的怪异环境——
这不是牛市,而是金融资产被资金推上去的假牛市。
真正的牛市,需要什么条件?
- 核心PCE 明显下滑至2%以下(目前仍高于2.8%)
- 美债拍卖能自然成交,不靠联储印钱撑场
- 政策利率回落至中性区间(1~2%)
- 就业放缓 → 工资压力下降 → 房租与服务通胀舒缓
所以现在该怎么做?
现在的市场非常危险:
- 利率高企...
已翻译

9
2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评论了
很多人以为降息是“进场”的信号,历史早就告诉我们:降息初期,往往才是熊市的开始。
⸻
历史验证了这一点:
1️⃣ 2000年科网泡沫:
• 美联储从 6.5% 降到 1.0%,持续降息 30个月
• 纳指却从高点暴跌 -78%,熊市持续 近3年
2️⃣ 2007年金融危机:
• 美联储从 5.25% 降到 0.25%,降息了 整整1年半
• 道指在降息期间仍暴跌 超过 -50%
⸻
为什么降息≠牛市?
因为:
降息 = 承认经济已经出问题了。
- 企业盈利已开始萎缩
- 就业数据开始恶化
- 市场信心快速下滑
美联储此时才被迫降息救火,而不是带来繁荣。
⸻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
- 美国通胀依然顽强
- 高关税刚刚启动,PCE和失业率还没完全反映冲击
- 全球供应链还未稳定
- 企业盈利压力即将浮现
即使鲍威尔未来开始降息,也很可能只是延长熊市的“缓冲期”而已,绝不是牛市起点。
⸻
真正的牛市,需要:
✅ 宏观经济回稳
✅ 通胀受控
✅ 企业恢复成长
✅ 资金信心回归
By Ryan Kim (轉生)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IXIC.US)$ $道琼斯指数 (.DJI.US)$ $标普500指数 (.SPX.US)$ $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 (QQQ.US)$ $标普500ETF-SPDR (SPY.US)$ $美元指数 (USDindex.FX)$ $恒生指数 (800000.HK)$ $上证指数 (000001.SH)$ $标普500波动率指数 (.VIX.US)$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 (TLT.US)$ $三倍做多20年期以上国债ETF-Direxion (TMF.US)$ $苹果 (AAPL.US)$ $特斯拉 (TSLA.US)$ $英伟达 (NVDA.US)$ $美国超微公司 (AMD.US)$ $微软 (MSFT.US)$ $Meta Platforms (META.US)$ $甲骨文 (ORCL.US)$ $沃尔玛 (WMT.US)$ $好市多 (COST.US)$ $克罗格 (KR.US)$
⸻
历史验证了这一点:
1️⃣ 2000年科网泡沫:
• 美联储从 6.5% 降到 1.0%,持续降息 30个月
• 纳指却从高点暴跌 -78%,熊市持续 近3年
2️⃣ 2007年金融危机:
• 美联储从 5.25% 降到 0.25%,降息了 整整1年半
• 道指在降息期间仍暴跌 超过 -50%
⸻
为什么降息≠牛市?
因为:
降息 = 承认经济已经出问题了。
- 企业盈利已开始萎缩
- 就业数据开始恶化
- 市场信心快速下滑
美联储此时才被迫降息救火,而不是带来繁荣。
⸻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
- 美国通胀依然顽强
- 高关税刚刚启动,PCE和失业率还没完全反映冲击
- 全球供应链还未稳定
- 企业盈利压力即将浮现
即使鲍威尔未来开始降息,也很可能只是延长熊市的“缓冲期”而已,绝不是牛市起点。
⸻
真正的牛市,需要:
✅ 宏观经济回稳
✅ 通胀受控
✅ 企业恢复成长
✅ 资金信心回归
By Ryan Kim (轉生)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IXIC.US)$ $道琼斯指数 (.DJI.US)$ $标普500指数 (.SPX.US)$ $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 (QQQ.US)$ $标普500ETF-SPDR (SPY.US)$ $美元指数 (USDindex.FX)$ $恒生指数 (800000.HK)$ $上证指数 (000001.SH)$ $标普500波动率指数 (.VIX.US)$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 (TLT.US)$ $三倍做多20年期以上国债ETF-Direxion (TMF.US)$ $苹果 (AAPL.US)$ $特斯拉 (TSLA.US)$ $英伟达 (NVDA.US)$ $美国超微公司 (AMD.US)$ $微软 (MSFT.US)$ $Meta Platforms (META.US)$ $甲骨文 (ORCL.US)$ $沃尔玛 (WMT.US)$ $好市多 (COST.US)$ $克罗格 (KR.US)$

20
4
4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评论了
这其实是一种最难应对的经济病症,比单纯通缩或通胀更糟糕。
⸻
为什么人民不消费?
1. 实际工资增长停滞:
虽然名义薪资上涨,但通胀率更高,实际购买力变弱。
2. 生活成本大幅上升:
房租、食品、保险等“必须品”暴涨,民众只能“节衣缩食”。
3. 对未来没信心:
股市跌、公司裁员、战争关税、政策不明朗,老百姓宁愿储蓄不消费。
4. 信用卡债务激增:
美国信用卡利率创历史新高,导致家庭不敢超前消费。
⸻
那为什么通胀还在升?
1. 输入型通胀再度来袭
• 中美贸易战+全球关税战:企业成本上涨 → 产品价格上涨
• 原材料价格:全球供应链震荡造成涨价
2. 服务业通胀非常顽固
• 医疗、教育、租金、保险等领域没有效率革命,仍在涨价
3. 工资粘性
• 企业加过工资之后不会轻易降薪,这导致服务成本维持高位
⸻
形成恶性循环:
通胀高 → 美联储不敢降息 → 利率高 → 企业不投资、人民不消费 → 经济继续疲软 → 通胀却不降 → 滞胀加剧。
⸻
类比历史:
- 1970年代時期美股横盘震荡了近10年,每一次政策救...
⸻
为什么人民不消费?
1. 实际工资增长停滞:
虽然名义薪资上涨,但通胀率更高,实际购买力变弱。
2. 生活成本大幅上升:
房租、食品、保险等“必须品”暴涨,民众只能“节衣缩食”。
3. 对未来没信心:
股市跌、公司裁员、战争关税、政策不明朗,老百姓宁愿储蓄不消费。
4. 信用卡债务激增:
美国信用卡利率创历史新高,导致家庭不敢超前消费。
⸻
那为什么通胀还在升?
1. 输入型通胀再度来袭
• 中美贸易战+全球关税战:企业成本上涨 → 产品价格上涨
• 原材料价格:全球供应链震荡造成涨价
2. 服务业通胀非常顽固
• 医疗、教育、租金、保险等领域没有效率革命,仍在涨价
3. 工资粘性
• 企业加过工资之后不会轻易降薪,这导致服务成本维持高位
⸻
形成恶性循环:
通胀高 → 美联储不敢降息 → 利率高 → 企业不投资、人民不消费 → 经济继续疲软 → 通胀却不降 → 滞胀加剧。
⸻
类比历史:
- 1970年代時期美股横盘震荡了近10年,每一次政策救...

17
3
1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留下了心情并评论了
现在的美联储,走到了资本世界的死胡同。
这次的危机,不是能靠一两次升降息就能解决的。
而是「系统性问题」全面浮现。
⸻
降息?
代表经济真的撑不住了。
→ 美元会暴跌
→ 美债泡沫扩大
→ 通胀卷土重来
→ 黄金、大宗商品暴涨
→ 资金外逃,美国信用崩溃
⸻
不降息?
代表经济硬著陆机率大增。
→ 美国GDP衰退
→ 企业爆雷、失业潮
→ 房地产泡沫破裂
→ 股市泡沫撑不住大崩盘
→ 债务利息压力压垮美国政府
⸻
现在的美国市场,同时面对三重风险:
• 美债历史新高,美债利率创20年以来新高
• 美元开始走弱
• 全球贸易量锐减、去美元化全面启动
⸻
真正的资本规律很残酷:
不管降 or 不降,最后都逃不过「爆」。
美国正在为过去20年的无限QE & 资产泡沫买单。
而全球资金,早已开始撤离美国市场,转向:
• 黄金
• 大宗商品
• 土地资产
• 新兴市场
⸻
我的策略
不急著进场,不急著抄底。
等市场崩完,泡沫爆完,真正的底部来临,
再来捡干净的资产。
这才是资本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
By Ryan ...
这次的危机,不是能靠一两次升降息就能解决的。
而是「系统性问题」全面浮现。
⸻
降息?
代表经济真的撑不住了。
→ 美元会暴跌
→ 美债泡沫扩大
→ 通胀卷土重来
→ 黄金、大宗商品暴涨
→ 资金外逃,美国信用崩溃
⸻
不降息?
代表经济硬著陆机率大增。
→ 美国GDP衰退
→ 企业爆雷、失业潮
→ 房地产泡沫破裂
→ 股市泡沫撑不住大崩盘
→ 债务利息压力压垮美国政府
⸻
现在的美国市场,同时面对三重风险:
• 美债历史新高,美债利率创20年以来新高
• 美元开始走弱
• 全球贸易量锐减、去美元化全面启动
⸻
真正的资本规律很残酷:
不管降 or 不降,最后都逃不过「爆」。
美国正在为过去20年的无限QE & 资产泡沫买单。
而全球资金,早已开始撤离美国市场,转向:
• 黄金
• 大宗商品
• 土地资产
• 新兴市场
⸻
我的策略
不急著进场,不急著抄底。
等市场崩完,泡沫爆完,真正的底部来临,
再来捡干净的资产。
这才是资本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
By Ryan ...
已翻译

11
3
1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留下了心情并评论了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IXIC.US)$ $道琼斯指数 (.DJI.US)$ $标普500指数 (.SPX.US)$
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愈演愈烈,而最新一轮的关税升级几乎已经达到极限:美国对中国的部分商品课征高达104%的关税,而中国也迅速反制,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最高可达84%的进口税。
这场所谓的「关税战」,无论哪一方再怎么加码,实质效果已越来越有限。原因很简单——双方的税率已经高得离谱,再加下去,只会让民众与企业苦不堪言。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花更高的代价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从电动车到电子产品、日常用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将无可避免。
中国与美国「脱钩」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美贸易将逐步减少,经济脱钩正在实质发生。中国企业为了消化国内庞大的产能,势必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这些原本出口至美国的商品,现在开始大量涌向东南亚、中东、非洲乃至欧洲市场,转向所谓的「全球南方」进行再分配。
滞销商品流入,价格战开打
然而,这也带来新的隐忧:中国企业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军其他国家市场,对当地企业形成压力。
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规模化生产...
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愈演愈烈,而最新一轮的关税升级几乎已经达到极限:美国对中国的部分商品课征高达104%的关税,而中国也迅速反制,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最高可达84%的进口税。
这场所谓的「关税战」,无论哪一方再怎么加码,实质效果已越来越有限。原因很简单——双方的税率已经高得离谱,再加下去,只会让民众与企业苦不堪言。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花更高的代价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从电动车到电子产品、日常用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将无可避免。
中国与美国「脱钩」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美贸易将逐步减少,经济脱钩正在实质发生。中国企业为了消化国内庞大的产能,势必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这些原本出口至美国的商品,现在开始大量涌向东南亚、中东、非洲乃至欧洲市场,转向所谓的「全球南方」进行再分配。
滞销商品流入,价格战开打
然而,这也带来新的隐忧:中国企业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军其他国家市场,对当地企业形成压力。
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规模化生产...
已翻译

13
1
3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留下了心情并评论了
债务螺旋(Debt Spiral)+ 政策错误政策导致的恶性循环
1. 美国债务危机 → 政府走极端政策路线(如关税战)
• 目标:减少贸易逆差、压低通胀、刺激国内制造、提高政府税收
• 现实:伤害到全球供应链和美国企业自身的利润来源
2. 企业受损 → 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 开始裁员
• 特别是苹果这类对中国制造依赖极深的公司
• 为了应对关税,公司可能要「自行吸收成本」,EPS 被压缩
3. 人民失业 → 消费减少 → 经济进一步恶化
• 没有收入,自然不会消费,企业收入进一步下滑
• 通缩和通胀可能交替出现(滞胀)
4. 经济衰退 → 税收减少 → 国家还是还不起债
• 政府想靠提高税收解决债务,但经济不好税收反而更少
• 借更多钱 → 利息负担更重 → 国债雪球越滚越大
⸻
这其实就是经济崩溃的「经典方程式」:
债务爆炸 + 政策错误 + 企业凋敝 + 消费衰退 + 税收下滑 = 政府最终无力自救
最终走向 ——
「即使做了这些操作,国家依然无法还得起债务」。
⸻
这条路为什么看起来像是自毁长城?
1. 关税战的目标其实没达到:
• ...
1. 美国债务危机 → 政府走极端政策路线(如关税战)
• 目标:减少贸易逆差、压低通胀、刺激国内制造、提高政府税收
• 现实:伤害到全球供应链和美国企业自身的利润来源
2. 企业受损 → 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 开始裁员
• 特别是苹果这类对中国制造依赖极深的公司
• 为了应对关税,公司可能要「自行吸收成本」,EPS 被压缩
3. 人民失业 → 消费减少 → 经济进一步恶化
• 没有收入,自然不会消费,企业收入进一步下滑
• 通缩和通胀可能交替出现(滞胀)
4. 经济衰退 → 税收减少 → 国家还是还不起债
• 政府想靠提高税收解决债务,但经济不好税收反而更少
• 借更多钱 → 利息负担更重 → 国债雪球越滚越大
⸻
这其实就是经济崩溃的「经典方程式」:
债务爆炸 + 政策错误 + 企业凋敝 + 消费衰退 + 税收下滑 = 政府最终无力自救
最终走向 ——
「即使做了这些操作,国家依然无法还得起债务」。
⸻
这条路为什么看起来像是自毁长城?
1. 关税战的目标其实没达到:
• ...
已翻译

9
4
3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留下了心情并评论了
$恒生指数 (800000.HK)$ $上证综合指数 (800146.HK)$
1. 中国内需消费力不强 — 结构性问题
• 储蓄文化根深蒂固:中国人传统「未雨绸缪」、「多存钱少消费」,这与美国「超前消费」形成鲜明对比。
• 房贷压力大:大部分中产把资产压在房子上,年轻人「月光族」多但储蓄少,消费意愿低。
• 社保与医疗不完善:人民会倾向储蓄应对未来风险,而非把钱花掉。
• 整体工资增长放缓:近年实质收入增速低于物价上涨,消费力实际下降。
2. 降息、宽松政策只能刺激短期行情
• 确实,降息 + 放水(如近期人民银行降准)可以推高流动性、暂时刺激股市和地产。
• 但这种政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问题(如关税、出口衰退)**毫无帮助,甚至会带来资产泡沫风险。
3. 关税压力导致「企业利润被挤压」
企业如果出口美国:
• 要么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会导致订单流失);
• 要么自己吃掉关税(导致毛利大幅下降);
• 两头都伤,一旦订单减少 + 利润下滑 + 融资困难,企业就会裁员或破产。
4.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是需要「重构内循环」才能破局
但这条路非常难走,因...
1. 中国内需消费力不强 — 结构性问题
• 储蓄文化根深蒂固:中国人传统「未雨绸缪」、「多存钱少消费」,这与美国「超前消费」形成鲜明对比。
• 房贷压力大:大部分中产把资产压在房子上,年轻人「月光族」多但储蓄少,消费意愿低。
• 社保与医疗不完善:人民会倾向储蓄应对未来风险,而非把钱花掉。
• 整体工资增长放缓:近年实质收入增速低于物价上涨,消费力实际下降。
2. 降息、宽松政策只能刺激短期行情
• 确实,降息 + 放水(如近期人民银行降准)可以推高流动性、暂时刺激股市和地产。
• 但这种政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问题(如关税、出口衰退)**毫无帮助,甚至会带来资产泡沫风险。
3. 关税压力导致「企业利润被挤压」
企业如果出口美国:
• 要么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会导致订单流失);
• 要么自己吃掉关税(导致毛利大幅下降);
• 两头都伤,一旦订单减少 + 利润下滑 + 融资困难,企业就会裁员或破产。
4.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是需要「重构内循环」才能破局
但这条路非常难走,因...
已翻译

17
6
1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留下了心情并评论了
这一切,并不是从机器人开始的。
而是从一次看似普通的贸易战开始。
2025年,美国以“保护本土利益”为由,对外国商品加征关税,一步步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各国纷纷反击,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迅速升级。这不是Trump第一次这么做,但这次不一样。这次他站在了AI与资本极权主义的起点上。
关税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盈利受损。面对成本上升,企业不得不选择裁员、减产、外包,更激进的选择——便是加速引入机器人和AI。
于是,AI真正入侵了现实生活:
Tesla 的 Optimus机器人 替代了蓝领工人,
Robotaxi 取代了司机、外卖员,
NVIDIA 的芯片加速了每一个办公桌上白领的被替换,
Google 与 OpenAI 开发的模型,让文案、客服、会计这些职位一夜变得“可被自动生成”。
看似效率提升,实则是饭碗破裂。一个巨大无声的失业潮悄悄蔓延开来。
美国开始失业,中国更严重。
中国是一个靠人力竞争的国家,是“打价格战”的极致代表。企业争相引入AI和机器人降低成本,但庞大的劳动人口却无处安放。青年失业率飙升,老年再就业无门,整个社会陷入...
而是从一次看似普通的贸易战开始。
2025年,美国以“保护本土利益”为由,对外国商品加征关税,一步步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各国纷纷反击,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迅速升级。这不是Trump第一次这么做,但这次不一样。这次他站在了AI与资本极权主义的起点上。
关税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盈利受损。面对成本上升,企业不得不选择裁员、减产、外包,更激进的选择——便是加速引入机器人和AI。
于是,AI真正入侵了现实生活:
Tesla 的 Optimus机器人 替代了蓝领工人,
Robotaxi 取代了司机、外卖员,
NVIDIA 的芯片加速了每一个办公桌上白领的被替换,
Google 与 OpenAI 开发的模型,让文案、客服、会计这些职位一夜变得“可被自动生成”。
看似效率提升,实则是饭碗破裂。一个巨大无声的失业潮悄悄蔓延开来。
美国开始失业,中国更严重。
中国是一个靠人力竞争的国家,是“打价格战”的极致代表。企业争相引入AI和机器人降低成本,但庞大的劳动人口却无处安放。青年失业率飙升,老年再就业无门,整个社会陷入...

20
5
11
轉生成最廢資本家 楼主 Yan Zhang8 : 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买,没人买美债就要美联储qe去买 。以前的美债都是避险去处,最近的避险资金很明显没有去美债,我之前分享了很多,你看回我之前的贴文才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