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百万梦
赞了
当你接近回本时,反弹戛然而止,当你获利出局时,黑马横空出世,当你自鸣得意时,大跌如期而至,当你身无分文时,好股遍地都是,当你满仓抄底时,下跌才刚开始。(网上的段子真的很好玩
想起当时一买股票就一直看K线
涨了觉得自己厉害 想卖了
亏了觉得好像完了做错决定了
或者看到开盘时是向上的趋势然后跟着买,结果直接跳崖
还有就是幻想 如果在最低点借钱买入 然后现在就已经财富自由了。
如果你也有以上操作那么以下这三点,分享给刚入市的新手,也送给曾经的自己
[一R]买完就别老盯盘,尤其是被套的时候
你刚买了一只股票,每天下意识地打开软件看它涨没涨,跌了一点就后悔,涨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很厉害然后想卖了。尤其是被套之后,更是每天都被价格牵着鼻子走,越看越乱,越看越亏。
股价每天波动其实和你最初的判断没啥关系,盯着看反而容易被情绪带节奏,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建议:
• 买完后给自己设个“冷静期”,比如2~3天不去管它
• 如果不是短线操作,就别天天刷新行情
[二R]不要追涨或冲动买入
说实话,谁看到一只股票连续涨、冲上热榜,不心动啊?
我以前也追过,结...
想起当时一买股票就一直看K线
涨了觉得自己厉害 想卖了
亏了觉得好像完了做错决定了
或者看到开盘时是向上的趋势然后跟着买,结果直接跳崖
还有就是幻想 如果在最低点借钱买入 然后现在就已经财富自由了。
如果你也有以上操作那么以下这三点,分享给刚入市的新手,也送给曾经的自己
[一R]买完就别老盯盘,尤其是被套的时候
你刚买了一只股票,每天下意识地打开软件看它涨没涨,跌了一点就后悔,涨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很厉害然后想卖了。尤其是被套之后,更是每天都被价格牵着鼻子走,越看越乱,越看越亏。
股价每天波动其实和你最初的判断没啥关系,盯着看反而容易被情绪带节奏,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建议:
• 买完后给自己设个“冷静期”,比如2~3天不去管它
• 如果不是短线操作,就别天天刷新行情
[二R]不要追涨或冲动买入
说实话,谁看到一只股票连续涨、冲上热榜,不心动啊?
我以前也追过,结...

54
5
12
大学生的百万梦
评论并参与了投票
从2024年9月进入市场到现在,过去几个月我有三笔交易让我记忆犹新。虽然过程令人沮丧,但这些亏损为我提供了比任何书本更深刻的市场认知。
今天我将复盘三笔亏损最严重的交易,从中提炼出三个关键投资教训,希望能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特别是刚入市不久、资金规模在5万~10万澳币之间的年轻投资者。
教训一:重仓交易放大了系统性风险(以MIN为例) $Mineral Resources Ltd (MIN.AU)$
▍案例回顾:
初入市场时,我在矿业公司MIN(Mineral Resources)中尝试短线交易,初期收益良好,在一周内获得约30-40%的回报。由于过于自信,随后将8~9万澳币的仓位重仓买入(约2000股),预期通过高分红与波段操作获取双重收益。
然而,MIN随后公布的财报低于预期,CEO涉及税务及治理问题、矿产品价格下行、未来未给出明确指引,导致股价从高点75澳币跌至24澳币,累计浮亏超过1.6万澳币,且最终未发放分红。
▍反思总结:
重仓单一标的会使个人账户暴露于特定行业与公司治理风险中。
对高分红的预期不应脱离对企业基本面及...
今天我将复盘三笔亏损最严重的交易,从中提炼出三个关键投资教训,希望能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特别是刚入市不久、资金规模在5万~10万澳币之间的年轻投资者。
教训一:重仓交易放大了系统性风险(以MIN为例) $Mineral Resources Ltd (MIN.AU)$
▍案例回顾:
初入市场时,我在矿业公司MIN(Mineral Resources)中尝试短线交易,初期收益良好,在一周内获得约30-40%的回报。由于过于自信,随后将8~9万澳币的仓位重仓买入(约2000股),预期通过高分红与波段操作获取双重收益。
然而,MIN随后公布的财报低于预期,CEO涉及税务及治理问题、矿产品价格下行、未来未给出明确指引,导致股价从高点75澳币跌至24澳币,累计浮亏超过1.6万澳币,且最终未发放分红。
▍反思总结:
重仓单一标的会使个人账户暴露于特定行业与公司治理风险中。
对高分红的预期不应脱离对企业基本面及...


196
74
34
大学生的百万梦
评论了
大家都在追涨杀跌的时候,我其实在默默靠“分红”赚钱
虽然不多 但是也绝对是长期投资主义的赚钱方法
可以看到我从3月到4月,两个月股息收入大概有2000刀澳币 p3
简单来说:公司赚钱后,会把一部分利润分给股东,就叫“股息”
在P2里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日期
Announcement date:
在这一天公布派息计划以及金额
Record date:
在这个日期收盘前必须是公司股东,才有资格获取股息
Payment date:
在这一天股息会打到账户里
在record date之后买的 都不会有股息收入(需要注意)
为什么要关注股息?
稳定现金流:
即使股价波动,只要公司持续派息,你每年都能“打卡领钱”
长线复利:
把股息再投资,能产生复利滚雪球的效果。
长期来看,比追热点可能更靠谱。
心理更稳:
有了被动现金流,你就不会被市场涨跌情绪牵着走
如果追求高股息那么选择正确的行业是重要的,因为有些是不发的,有些是就发几毛钱的
高股息:
AU: 银行、公用事业、矿业、电信
CBA,WBC,NAB $CommBank (CBA.AU)$ $Westpac Banking Corp (WBC.AU)$ $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 (NAB.AU)$
...
虽然不多 但是也绝对是长期投资主义的赚钱方法
可以看到我从3月到4月,两个月股息收入大概有2000刀澳币 p3
简单来说:公司赚钱后,会把一部分利润分给股东,就叫“股息”
在P2里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日期
Announcement date:
在这一天公布派息计划以及金额
Record date:
在这个日期收盘前必须是公司股东,才有资格获取股息
Payment date:
在这一天股息会打到账户里
在record date之后买的 都不会有股息收入(需要注意)
为什么要关注股息?
稳定现金流:
即使股价波动,只要公司持续派息,你每年都能“打卡领钱”
长线复利:
把股息再投资,能产生复利滚雪球的效果。
长期来看,比追热点可能更靠谱。
心理更稳:
有了被动现金流,你就不会被市场涨跌情绪牵着走
如果追求高股息那么选择正确的行业是重要的,因为有些是不发的,有些是就发几毛钱的
高股息:
AU: 银行、公用事业、矿业、电信
CBA,WBC,NAB $CommBank (CBA.AU)$ $Westpac Banking Corp (WBC.AU)$ $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 (NAB.AU)$
...



8
8
在大会上巴菲特分享了自己能给出的最重要的三个人生走向
我今天来给各位分享一个个人的见解
[一R]你和谁交朋友(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这句话我以前听过很多次,但直到大学之后才真正感受到。
我发现你跟谁一起待着,你就会慢慢变得像谁
比如你身边的人都喜欢卷副业、搞投资、讨论怎么提升效率,你会很自然觉得“不努力才奇怪”;
但如果你每天混在一群只聊八卦、不愿改变现状的人里,你也会觉得“随便混混也挺好”。
人确实会被同频的人带着走,环境很容易悄悄把你“改写”。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有意识去靠近那些让我想变得更好的人,甚至不说话,只是在他们身边,看他们怎么做事、怎么规划、怎么思考问题,就已经受益很多。
[二R]找到一份就算不挣钱你也愿意做的事,才有可能做得久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它其实是很现实的筛选标准
我发现身边那些真的能坚持几年做一件事、最后做出结果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是真的喜欢、甚至“上瘾”
拿我朋友们举例子好了,就比如健身,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健身,也找不到健身的目的以及目标...
我今天来给各位分享一个个人的见解
[一R]你和谁交朋友(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这句话我以前听过很多次,但直到大学之后才真正感受到。
我发现你跟谁一起待着,你就会慢慢变得像谁
比如你身边的人都喜欢卷副业、搞投资、讨论怎么提升效率,你会很自然觉得“不努力才奇怪”;
但如果你每天混在一群只聊八卦、不愿改变现状的人里,你也会觉得“随便混混也挺好”。
人确实会被同频的人带着走,环境很容易悄悄把你“改写”。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有意识去靠近那些让我想变得更好的人,甚至不说话,只是在他们身边,看他们怎么做事、怎么规划、怎么思考问题,就已经受益很多。
[二R]找到一份就算不挣钱你也愿意做的事,才有可能做得久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它其实是很现实的筛选标准
我发现身边那些真的能坚持几年做一件事、最后做出结果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是真的喜欢、甚至“上瘾”
拿我朋友们举例子好了,就比如健身,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健身,也找不到健身的目的以及目标...

10
11
大学生的百万梦
评论了
今天又一次 100% 关税后的影响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海外拍、再运回美国”的电影一律征收 100% 关税。政策一出,奈飞、迪士尼股价瞬间跳水。
今天讲讲自己的看法为什么美国要祭出这么重的手?后果又会蔓延到哪里?
1 | “振兴本土”的算盘
表面理由很直白:把片场、就业和税收都留在美国本土。过去十年,凭着更低人工成本和税收返还,澳洲、英国、加拿大把大批好莱坞剧组“挖”走;在政治话术里,这成了“产业空心化”甚至“国家安全”问题。100% 关税就是一记强行“堵口费”——海外拍摄便宜归便宜,但回美国上映前得把省下的钱交回来。
2 | 第一轮冲击:成本与资本
• 制作成本:海外拍一部一亿美元的商业片,返税后成本常压到 8000 万;加税后瞬间翻番,很多项目的财务模型直接失效。
• 资本市场:消息落地当天,我感觉很多独立片可能胎死腹中。
• 保险与金融衍生品:过去几年流行的 completion bond、票房回报保险,全得重新定价,衍生品定价模型要做大幅调整。
3 | 全球链条的连锁反应
• 拍摄大国:澳大利亚、英国、纽西兰最先受伤,本来指...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海外拍、再运回美国”的电影一律征收 100% 关税。政策一出,奈飞、迪士尼股价瞬间跳水。
今天讲讲自己的看法为什么美国要祭出这么重的手?后果又会蔓延到哪里?
1 | “振兴本土”的算盘
表面理由很直白:把片场、就业和税收都留在美国本土。过去十年,凭着更低人工成本和税收返还,澳洲、英国、加拿大把大批好莱坞剧组“挖”走;在政治话术里,这成了“产业空心化”甚至“国家安全”问题。100% 关税就是一记强行“堵口费”——海外拍摄便宜归便宜,但回美国上映前得把省下的钱交回来。
2 | 第一轮冲击:成本与资本
• 制作成本:海外拍一部一亿美元的商业片,返税后成本常压到 8000 万;加税后瞬间翻番,很多项目的财务模型直接失效。
• 资本市场:消息落地当天,我感觉很多独立片可能胎死腹中。
• 保险与金融衍生品:过去几年流行的 completion bond、票房回报保险,全得重新定价,衍生品定价模型要做大幅调整。
3 | 全球链条的连锁反应
• 拍摄大国:澳大利亚、英国、纽西兰最先受伤,本来指...

9
3
大学生的百万梦
参与了投票
近期,受到政策变化与全球风险情绪修复的影响,市场波动显著加剧。不论是宽基指数还是热门板块,价格振幅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部分市场已经开始回暖,风险偏好逐渐回升,越来越多投资者重新思考——到底该如何构建合适的入场策略?
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
“我应该继续稳健定投ETF,还是主动挑选个股?”
本文将从逻辑、适用人群、风险收益特征三个维度,来系统性分析ETF vs 个股投资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建议。
一、ETF vs 个股:底层逻辑的差异
🔹 ETF(交易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 是一种集合型产品,追踪某一指数或板块,本质是“买一篮子公司”,例如:
澳股:ASX200(A200)、Vanguard Australia Shares Index ETF(VAS) $BetaShares Australia 200 ETF (A200.AU)$
美股:标普500 ETF(SPY)、纳指100(QQQ) $标普500ETF-SPDR (SPY.US)$ $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 (QQQ.US)$
...
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
“我应该继续稳健定投ETF,还是主动挑选个股?”
本文将从逻辑、适用人群、风险收益特征三个维度,来系统性分析ETF vs 个股投资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建议。
一、ETF vs 个股:底层逻辑的差异
🔹 ETF(交易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 是一种集合型产品,追踪某一指数或板块,本质是“买一篮子公司”,例如:
澳股:ASX200(A200)、Vanguard Australia Shares Index ETF(VAS) $BetaShares Australia 200 ETF (A200.AU)$
美股:标普500 ETF(SPY)、纳指100(QQQ) $标普500ETF-SPDR (SPY.US)$ $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 (QQQ.US)$
...


56
1
11
大学生的百万梦
参与了投票
现在美股情绪一片大好,但是这周五将会公布美国非农数据,警惕四月份的糟糕数据,这周将会是美股的变盘窗口!
个人看法,衰退将会持续到五月中下旬,在所有四月数据的恐慌充分释放,并且在特朗普与其他小国签署完不平等协议后。特朗普才会真正的与中国进行贸易商谈。
近期还是以强硬为主,除非再次出现股债汇三杀,才有可能让特朗普态度转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阶段的市场底部一般出现在降息周期的末尾!
尤其是现在财报季已经接近尾声,ai行业展现出的盈利能力似乎没有办法兑现他们目前的市值,并且现如今纳斯达克最大的泡沫就是靠AI行业支撑,同时面临着来自中国ai行业的竞争挤压。
因此,如果这波反弹行情情绪减弱,慢慢进入财报预期兑现,经济指数不达预期的双重压力下。很有可能将会加速下跌!
可以看到上周纳斯达克的企稳点其实是在周线逼近120周线时触底反弹。那第二轮的加速下跌有可能从五月初开始持续到五月中下旬,真正的企稳点可能要去到250日周线!
也就是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2023年的周线箱体内!目前还在第一箱体做震荡,也与我一个月前的观点一致!
也不要指望美联储会在四月如此糟糕的经济数据...
个人看法,衰退将会持续到五月中下旬,在所有四月数据的恐慌充分释放,并且在特朗普与其他小国签署完不平等协议后。特朗普才会真正的与中国进行贸易商谈。
近期还是以强硬为主,除非再次出现股债汇三杀,才有可能让特朗普态度转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阶段的市场底部一般出现在降息周期的末尾!
尤其是现在财报季已经接近尾声,ai行业展现出的盈利能力似乎没有办法兑现他们目前的市值,并且现如今纳斯达克最大的泡沫就是靠AI行业支撑,同时面临着来自中国ai行业的竞争挤压。
因此,如果这波反弹行情情绪减弱,慢慢进入财报预期兑现,经济指数不达预期的双重压力下。很有可能将会加速下跌!
可以看到上周纳斯达克的企稳点其实是在周线逼近120周线时触底反弹。那第二轮的加速下跌有可能从五月初开始持续到五月中下旬,真正的企稳点可能要去到250日周线!
也就是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2023年的周线箱体内!目前还在第一箱体做震荡,也与我一个月前的观点一致!
也不要指望美联储会在四月如此糟糕的经济数据...

26
7
4
大学生的百万梦
评论了
每周5次力量训练可以让头脑更清醒的同时可以在生活里学会平衡,也在市场里找回节奏
我认为投资逻辑和健身逻辑都是「延迟满足+长期复利」
所以我会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投资的项目来做
最后希望各位在投资的期间也要注重身材管理哦
如果各位对于健身也很感兴趣我未来也可以发一些相关的内容
还有大家在健身方面有小技巧也可以评论区跟我分享
共同进步呀
我认为投资逻辑和健身逻辑都是「延迟满足+长期复利」
所以我会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投资的项目来做
最后希望各位在投资的期间也要注重身材管理哦
如果各位对于健身也很感兴趣我未来也可以发一些相关的内容
还有大家在健身方面有小技巧也可以评论区跟我分享
共同进步呀

8
4
2
首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个人的操作,是基于什么样的大风向
1:大方向
1.1:美国降息目的
1.2:美国的关税退步
2:个人想法
2.1:短期看法
2.2:长期看法
总结
1.1:美国降息目的
美国政府有很多债务24万亿美元(每年要付的coupon利息以及债券本身的face value)
如果降息了,那么国家发行的债券的利息就降低了,减少了现金流出
同时,可以促进民众消费 从而推动经济,增加税收 最终帮助国家缓解财政赤字
更深层次的是,降息可以让美元的价值降低。听起来很差,但实际上,低利率会增加国家出口量,比如100rmb换10美元 原本可以买10个苹果.但是现在可以换11美元 买11个苹果。
这样最终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从而打压中国或是其他国家
那为什么美联储不这么做呢?
是因为美国的通胀还没有彻底解决,如果现在直接降息那么可能会让钱不值钱,因为市场中的钱已经超过饱和程度了。
然后美联储可能在短期又要背负压力再次加息
1.2:美国的关税退步
接下来讲讲
为什么美国服软,说会比145%关税远远的要低,但不会归零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想要...
1:大方向
1.1:美国降息目的
1.2:美国的关税退步
2:个人想法
2.1:短期看法
2.2:长期看法
总结
1.1:美国降息目的
美国政府有很多债务24万亿美元(每年要付的coupon利息以及债券本身的face value)
如果降息了,那么国家发行的债券的利息就降低了,减少了现金流出
同时,可以促进民众消费 从而推动经济,增加税收 最终帮助国家缓解财政赤字
更深层次的是,降息可以让美元的价值降低。听起来很差,但实际上,低利率会增加国家出口量,比如100rmb换10美元 原本可以买10个苹果.但是现在可以换11美元 买11个苹果。
这样最终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从而打压中国或是其他国家
那为什么美联储不这么做呢?
是因为美国的通胀还没有彻底解决,如果现在直接降息那么可能会让钱不值钱,因为市场中的钱已经超过饱和程度了。
然后美联储可能在短期又要背负压力再次加息
1.2:美国的关税退步
接下来讲讲
为什么美国服软,说会比145%关税远远的要低,但不会归零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想要...

32
大学生的百万梦
赞了
期中考试结束
现更新我四月「月入过万澳元」挑战进展
本轮为第四期,前三轮中两次达成目标
本月因多项不确定性,预计将难以完成目标
但仍将全力以赴
📌 资金流入明细(预计目标括号内)
工资:360 AUD(1500 AUD)
副业收入:1500 AUD
生活费:2000 AUD
股息(Dividends):968.13 AUD
投资收益:不公开 期待一下
利息+Moomoo平台卡券:130 AUD(因忘设定Goal Saver导致利息损失)
目前累计流入:4958.13 AUD,预计月底前达成:约8000 AUD
📌 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思路
建议所有有长期学费/生活成本压力的同学设立6个月的流动资金储备池。以1000 AUD/月支出为例,需准备6000 AUD作为紧急备用金,切忌“all in”。
当前不会盲目布局财报前个股,避免预测博弈行为。关注澳/美市场重点企业的财报日期(WDS, BOE, MIN等),但是预计结果或低于预期。
4/23 WDS $Woodside Energy (WDS.US)$
4/29 BOE $Boss Energy Ltd (BOE.AU)$
...
现更新我四月「月入过万澳元」挑战进展
本轮为第四期,前三轮中两次达成目标
本月因多项不确定性,预计将难以完成目标
但仍将全力以赴
📌 资金流入明细(预计目标括号内)
工资:360 AUD(1500 AUD)
副业收入:1500 AUD
生活费:2000 AUD
股息(Dividends):968.13 AUD
投资收益:不公开 期待一下
利息+Moomoo平台卡券:130 AUD(因忘设定Goal Saver导致利息损失)
目前累计流入:4958.13 AUD,预计月底前达成:约8000 AUD
📌 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思路
建议所有有长期学费/生活成本压力的同学设立6个月的流动资金储备池。以1000 AUD/月支出为例,需准备6000 AUD作为紧急备用金,切忌“all in”。
当前不会盲目布局财报前个股,避免预测博弈行为。关注澳/美市场重点企业的财报日期(WDS, BOE, MIN等),但是预计结果或低于预期。
4/23 WDS $Woodside Energy (WDS.US)$
4/29 BOE $Boss Energy Ltd (BOE.AU)$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