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經濟運行:人人都要懂的宏觀基礎
聯儲簡史:特朗普能解僱鮑威爾嗎?
文字記錄:
如果你在市場上待了一段時間,你可能經歷過不止一次的「聯儲局衝擊」。
這個強大的中央銀行——聯儲局,讓全球市場對它的每一個動作都保持關注。
當鮑威爾走向講臺時,投資者屏息以待那聲「下午好」。
那麼,聯儲局是如何起步並逐漸獲得其權力的呢?讓我們深入這個宏觀課程,找出答案!
儘管今天影響力巨大,聯儲局的歷史僅超過一個世紀。
在美國建國時,並沒有我們今天所理解的中央銀行。
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面臨了幾次金融危機。
1907年的恐慌真是個大問題——想象一下,信託公司的倒閉引發了全國範圍的恐慌,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銀行接連倒閉。
金融奇才J.P.摩根像超級英雄一樣挺身而出,組織了一個「銀行家聯盟」,注入私人資金以穩定市場。
今天,美國市場上有兩家金融公司以摩根的名字命名: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這兩家公司都追溯到摩根創辦的銀行。
這些危機突顯了中央銀行的必要性,導致了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和聯儲局的成立。
最初,聯儲局的權力相對有限。
與早期更加不穩定的年份相比,它確實幫助減少了金融波動性。
然而,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聯儲局實際上成爲了財政部的延伸。
它幫助政府以更低的成本籌集戰爭資金,這導致了戰時通貨膨脹。
聯儲局對1929年大蕭條的回應乏善可陳。在危機加劇時,聯儲局基本上袖手旁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成協議以恢復聯儲局與財政部的獨立性,但真正的獨立性仍在進行中。
到1970年代,經濟顯示出放緩的跡象,通貨膨脹也在上升。
尼克松總統尋求連任,施壓聯儲局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
尼克松著名地說:"我尊重他的(聯儲局主席)獨立性。然而,我希望他能獨立地得出我的觀點是應該遵循的結論。"
這幾乎是一種明顯的威脅,不是嗎?
雖然短期減息確實幫助尼克松贏得連任,但它們也釋放了"滯脹"的怪獸。
停滯的增長、飆升的失業率和肆虐的通貨膨脹嚴重損害了聯儲局的聲譽。
在1979年,保羅·沃爾克在動盪中成爲聯儲局主席。他成爲聯儲局獨立性的堅定捍衛者,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並實施了前所未有的貨幣緊縮政策。
爲了應對通貨膨脹,聯儲局大幅提高了政策利率,曾一度接近20%。
這最初使借貸變得昂貴,抑制了消費和投資,加深了經濟困境。批評者紛紛指責他,讓經濟陷入衰退。
但沃爾克堅持自己的立場,認爲馴服通貨膨脹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歷史證明了他的觀點,因爲美國經濟在80年代重新步入正軌。
他的大膽舉措恢復了聯儲局的信譽,他對中央銀行獨立性和透明度的承諾爲未來的聯儲局主席設定了基準。
從2014年到2018年擔任聯儲局主席的珍妮特·耶倫表示,沃爾克"體現了我們最珍視的價值觀:對公共服務的奉獻、即使在極不受歡迎的情況下也做正確事情的勇氣。"
在沃爾克之後,聯儲局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隨着美國經濟的增強而增長。
聯儲局在決策上變得更加公開,使用前瞻性指引等工具來更好地管理公衆期望。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疫情衝擊期間,聯儲局採取了果斷行動以穩定經濟。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他經常公開批評聯儲局,暗示他可能會更換聯儲局主席。
但實際上,總統不能直接解僱聯儲局主席,只能在任期結束時提名繼任者。聯儲局今天仍然相當獨立。
謝謝觀看,下次再見!